-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小篆产生基础
试论小篆产生基础
[摘要] 关于小篆的生成,历来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图从李斯等人对小篆生成的贡献以及小篆与籀文、小篆与大篆、籀文与大篆等方面的关系出发,对小篆的形成作出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小篆 李斯 籀文 大篆
小篆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秦人在使用文字过程中经过加工、改造,逐渐形成的一种字体,那么这种字体的渊源何在,它得以产生的基础是什么,本文拟就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李斯等人对小篆生成的贡献
关于小篆的产生,我们可资参考的文献资料很有限,而且都不是很详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仓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也写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从这两则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小篆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由李斯等人通过对史籀大篆进行整理省改而推行的一种标准字体。但是从现已出土的文物资料的考证来看,小篆这种字体早在战国中晚期就已经形成,因此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许慎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显然小篆并不是李斯等人创制的。
笔者认为,许慎的说法并没有错,只是许多人误解了许慎的意思。“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句话是说《仓颉》《爰历》《博学》三种字书的文字体例是取自西周流传下来的《史籀篇》,李斯等人对其中的一些字进行了省改加工而做成字书,字书中的标准字体就是小篆。只是这种省改工作并不始于李斯等人,当然更不是由他们独立完成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前人已经省改过的,李斯等人只不过是取其简易而易其繁杂罢了。徐无闻在《小篆为战国文字说》中也谈到:“李斯等人编写《仓颉篇》一类学童课本,‘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也就是用秦国现行的、较简的小篆,改换了《史籀篇》中过时的、较繁的籀文。所谓‘或颇省改’,并不是李斯少数几个人新创一套小篆字体,只要联系上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来理解,是不会误会成李斯等人创小篆的。”[1]小篆不是李斯等人创制的,但是李斯等人又确实对小篆进行过一番整理定型工作,而不仅仅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如潘良桢先生在《秦代文字与书艺略论》中说:“传世战国后期秦国新?V、阳陵二虎符,王国维先生作过考证,分别写有跋文,俱载《观堂集林》卷十八。王氏一一指陈,二符铭文中‘甲’‘兵’‘在’等字不同于标准小篆,而‘余字皆同小篆’。二符成于‘书同文’之前。新?V虎符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而阳陵虎符铭文必为相斯所书。所以小篆早已通行于秦国,而秦代之以小篆统一文字,又不唯罢‘不与秦文合者’,而且对秦文固有的小篆,甚至包括李斯本人过去所写的小篆也有所整顿和改进。”[2]
简言之,小篆不是李斯等人创制的,小篆对史籀大篆“或颇省改”的工作,大部分由前人完成,但李斯等人也对其做了一些加工定型,使之成为标准字体,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的观点是正确的。小篆是由史籀大篆而来的,按许慎所说,史籀即《史籀篇》,其字即籀文,又名大篆。
二、籀文与小篆的生成
“籀文”的名字起于汉人,因于《史籀篇》。据传统的说法,史籀是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的史官,《史籀篇》是他编写的一部字书,《史籀篇》早已亡佚,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籀文资料也就是《说文解字》中的225个。但是学术界对《史籀篇》的时代问题却有颇多争论。
王国维曾提出新说,他在《史籀篇疏证序》(《观堂集林》卷五)中对史籀是否为人名以及《史籀篇》的时代等问题提出了疑问。他认为“籀”有“抽读”之意,非人名,又根据《说文解字》中的籀文资料,认为“其做法大抵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矩折之意多;推其体势,实上承石鼓文,下启秦刻石,与篆文极近。”石鼓文大体是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的文字,那么按王国维先生的说法,则籀文为战国时期的文字。裘锡圭先生则主张依从传统的说法,他在《文字学概要》中写到:“《史籀篇》应如汉人所说,是周宣王太史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些讹误。”[3]何琳仪先生在《战国文字通论》(订补)中也指出:“东汉时期班固、许慎等学者皆以《史籀篇》作于周宣王,并非杜撰。古文字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鼎乃周厉王十九年标准器,铭文中‘史留’,唐兰认为即‘史籀’,为周宣王太史。……‘籀’从‘留’得声,例可与‘留’通假。周宣王是周厉王之子,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厉王在位37年,宣王在位46年。如果厉王十九年时史留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试论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融合.doc
- 试论媒介权力生成及其象征化嬗变.doc
-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对语文课堂六化影响.doc
- 试论媒介融合环境下报业数字化转型.doc
- 试论媒介融合下SNS型招聘网站.doc
- 试论媒体审判视野下对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doc
- 试论媒体管理重要性.doc
- 试论媒介话语协调功能.doc
- 试论媒体融合时代广播魅力.doc
- 试论媒体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
- 2025年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题库—— 大学武术团队的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docx
- 中国边缘计算节点部署策略与物联网响应延迟优化报告.docx
- 公路安全培训信息文稿课件.pptx
- 2025年农村新能源项目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效果评价报告.docx
- 纳米材料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中的应用分析及未来五到十年市场趋势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冷链冻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侧帘布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小语种培训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docx
- 2025年美容师高级护理技能测试卷:美容护理技术提升.docx
- 2025年便利店连锁品牌扩张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