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早期欧亚大陆丝绸贸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早期欧亚大陆丝绸贸易

试论早期欧亚大陆丝绸贸易   [摘要]匈奴帝国对汉帝国的军事压力,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互补和排斥是欧亚大陆丝绸贸易形成的主要原因。西域诸国单一的经济结构,使西域国家和商人充当了陆路丝绸贸易中介和转运的角色。同时由于印度社会对丝绸的需要和其地理位置,使印度成为欧亚大陆丝绸贸易的海上中转站。丝绸贸易的中介国家可以凭借地利和地域优势,靠丝绸贸易敛财,使丝绸贸易呈现出不平等贸易的特征。由于贸易路线上的大国的政治军事势力不断变化,从而使中介国家和地区深受影响,成为威胁欧亚大陆丝绸贸易正常维系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欧亚大陆,早期丝绸贸易,游牧,国家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6―0037―06      在以农业为经济基础,以畜力为交通工具的古代世界,从事和维系跨越洲际数千公里长距离的贸易活动是相当困难的。而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长期存在,则是由于沿线的主要国家和游牧民族之间形成了能够将彼此经济和文化相联系的丝绸贸易。在欧亚大陆丝绸贸易中,中国是丝绸贸易的起点,罗马是贸易的终端,在罗马和中国之间的众多国家和民族则处于中介和转运地位。本文主要以丝路沿线的主要国家为中心,对跨越欧亚大陆丝绸贸易形成的原因,丝绸贸易的方式、贸易环节中的中介国家和民族所起的作用加以分析。      一、匈奴、汉帝国的战争与陆路丝绸贸易的形成      公元前9至8世纪,游牧经济兴起之后,游牧部落内部的军事贵族开始崛起,随之而来的就是财富分配的不均。新兴的贵族开始利用中国的丝绸、铜镜、漆器或波斯、黑海沿岸希腊城市生产的金、银器皿和饰物等奢侈品,作为地位的象征。他们透过战争、掠夺、征贡、礼物交换、婚姻、部族间交易等方式,取得这些奢侈品。由于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迁徙区域广泛、次数频繁,因此,丝绸有着在游牧部落之间的流转中传递到罗马的可能性。而这种较为原始的部落间的流转方式,决定了流入罗马社会的丝绸数量极少。游牧民族对于“丝绸之路”的影响并不在于少量的丝绸转运,而是在于骤然而兴的游牧帝国有着向丝绸原产国中国侵掠进攻乃至控制丝路的能力。在公元前3世纪末汉帝国建立之时,分布在中国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也随之兴起,由于游牧经济自身单一生产结构的局限,匈奴人无法获得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铁乃至衣物,为此匈奴经常南下到汉帝国抢掠。当时汉帝国的军事实力无法与匈奴铁骑抗衡,为了防止匈奴南下,一方面汉帝国在长城各要塞关口长期派军队驻扎,严格控制汉人出塞经商,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匈奴入塞抢掠,汉帝国也不得不向匈奴输送包括丝绸织品在内的大量财物。据《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载:“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蘖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汉帝国在相关年份给匈奴的丝绸实际数字,在《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中有所记载,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朝贡,汉宣帝赐马十五匹,黄金二十斤,钱二十万,衣被七十七袭,锦绣绮毅杂帛八千匹,絮六千斤;黄龙元年(前49年)呼韩邪单于又入朝,礼赐如初,加衣百一十袭,锦帛九千匹,絮八千斤;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复株累若辊单于入朝,加赐锦绣缯帛二万匹,絮二万斤;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乌珠留单于来朝,加赐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东汉建武二十六年(49年)光武帝规定每年赐南匈奴单于缯彩一万匹。从上述记载可知,汉帝国在匈奴单于朝贡时,所赐各种丝绸织品通常标准是在万匹、万斤之上。那么,匈奴自身开出的“价码”是多少呢?据《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载:“其明年(前95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闽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蘖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可知,匈奴提出的要求是“杂缯万匹”,可见汉帝国有的年份给予匈奴的丝绸远远超过了匈奴的需求。在匈奴社会中丝绸主要是用来满足匈奴酋豪炫耀自身地位的欲望,而匈奴帝国的人口总数长期维持在30万上下,大小酋豪的数目则更少,即使万匹、万斤的丝织品也远远超出了匈奴的消耗能力,因此,匈奴帝国势必会剩下大量的丝绸。在汉帝国赠送的大量农耕物品面前,匈奴统治者出于保护国家根基的考虑,并没有一味地倚重和消耗汉物,相反却在不断地加强其游牧经济。据《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载:“初,单于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郡,然所以强之者,以衣食异,无印于汉。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絮缯,以驰草棘中,衣裤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坚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牧。”可见,匈奴要想在人口极为缺少的情况下,维持对汉帝国的军事优势,就只能强化其游牧经济。而丝绸几乎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