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Word文档]
初中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关键字: 初中课堂教学难点突破策略探究
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理念转变的关键是?n堂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和方法。如何体现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呢?笔者以《复分解反应教学》为例,阐明课堂教学难点的瓶颈是如何突破的。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以复分解反应为载体的中考试题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特别是物质制取、鉴别、除杂等内容更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门试题,考生失分率极高。为了提高考生的解题能力,突破学生学习酸、碱、盐等内容的难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相互过渡,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离子反应作好铺垫,教师在实验教学和概念教学中应加强注重宏观和微观的紧密联系,让学生透过微观本质再次认识宏观现象,为概念教学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中,笔者重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剖析了复分解反应的难点。
1 先修路再搭桥,为突破复分解反应教学的难点作好铺垫
1.1 知识回顾
复习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将人教版初中化学“附录I”中的表格内容进行修改,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表中的内容,见表1。
1.2 整理归纳
归纳总结酸、碱、盐溶解性规律顺口溜。
(1)K+、Na+、NH4+、NO3-盐,全部溶解不困难。
(2)盐酸盐(指氯化物)除银、亚汞。
(3)硫酸盐除钡、铅都可溶。
(4)碳酸盐可溶的只有K+、Na+、NH4+。
(5)溶碱只有K+、Na+、Ba2+、Ca2+。
设计理念:教材处理,体现组织迁移策略。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保持与迁移是对教学难点突破的一种重要方法。
1.3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2中的问题。
设计理念:分解细化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微粒观,给出酸、碱、盐溶液,从宏观溶质、溶剂,到微观分子、离子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酸、碱、盐溶液是由水分子和离子构成的。
2 宏观感知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1 分组实验
用化学实验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科学合作探究。
2.2 创设情境
一位学生在准备酸、碱、盐反应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实验室的氯化钠用完了,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氯化钠呢?另一位学生设计了如下制取氯化钠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请讨论后实验。
2.3 提出问题
制取氯化钠,酸、碱、盐发生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4 猜想与假设
①酸、碱、盐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变少了或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了,就发生反应了;②酸、碱、盐的溶液混合后,肉眼能看到新物质生成(比如有沉淀或气体),反应才发生。
2.5 科学探究
探究方案I见表3。由甲组同学课堂合作完成。探究方案II见表4。由乙组同学课堂合作完成。
设计理念:采用“宏观→微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由化学方程式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宏观感知可能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将分组实验设计为科学探究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酸、碱、盐溶液都能反应,科学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是有本质区别的。
2.6 理论分析
在这两组方案中,方案I和方案II通过证明溶液中某些离子数目明显减少来证明已经发生了反应。在试剂1、试剂3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试剂2、试剂4中的阳离子来探究反应能否发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7 课堂活动
教师: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有何特点?
(1)2Na+1OH-1+Cu+2SO-24=Cu+1(OH-1)2↓+Na+12SO-24
(2)Na+12SO-24+Ba+2Cl-12=Ba+2SO-24↓+2Na+1Cl-1
学生:相同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阴阳离子互相交换;化合价不变。
设计理念: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阴阳离子的化合价,是强调复分解反应概念内涵的核心本质,即参与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且是“等价交换”。说明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复分解反应更多的是“互相交换离子”(水合离子),故其反应的实质又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
2.8 得出结论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当两种任意化合物混合时,或许能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压成套配电柜 THSPDT-1F型 低压供配电技术成套实训设备实验指导书_图文.doc
- 低强压下He-Ne激光对功能性前伸大鼠下颌髁突改建的影响及VEGF表达变化的研究(可编辑).doc
- 低段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doc
- 低谷生计 志向弘远的创业型企业的成人必修课[教材].doc
- 低空风切变对安全飞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 优良小区计划评析—天津万科水晶城[优质文档].ppt
- 佛山市南海垃圾焚烧发电二厂钢结构及幕墙工程应急预案.doc.doc
- 佛山市南海垃圾焚烧发电二厂钢结构及幕墙工程应急预案[资料].doc
-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_财政研究论文_财政税收论文_经济学论文__5467.doc
- 便利店全套营运手册[赏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