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化视野下《草叶集》中的城市书写[权威资料]
城市化视野下《草叶集》中的城市书写
摘 要:惠特曼写作的年代美国正经历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诗人作为无数从乡村来到城市的迁徙者中的一员,从城市的发展中受益良多,他的城市化经历成了其诗歌创作中城市书写的源泉。不同于其他浪漫主义诗人对城市与生俱来的厌恶,惠特曼笔下的城市则是发展进步的典型,城市空间也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书写城市正面形象的同时,他并不疏远自然,而是努力营造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关系。热情地接纳城市,并打破城市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正是城市化视野下《草叶集》中城市书写的创造性所在。
关键词:城市化;《草叶集》;城市书写
I06 文献标志码:A 1673-291X(2014)14-0317-04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长久以来被贴上城市诗人的标签,他的代表作《草叶集》中有着大量关于城市生活场景的描写。在其穷尽列举的目录诗中,城市经常以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形象出现,经由“歌者”感情充沛的叙述,呈现出包罗广泛、朝气蓬勃的形象。而惠特曼所描写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纽约。诗人自出生到1862年搬至华盛顿并志愿加入战地医院,一共在这座城市生活了42年。惠特曼曾说,“须知,这本书(指《草叶集》)是我1838年到1853年居住在布鲁克林和纽约期间写成的,我花了15年的时间观察了百万人。”[1] 作为诗人城市想象的载体和城市书写的对象,城市的生活经验无论对诗人构建共和理想,抑或是演绎民主诗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纽约正是为诗人提供素材之所,也是他在《草叶集》中热情称颂的“我的城市”。
诗人所生活的纽约,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的中心。“19世纪三四十年代,纽约已被看做美国的城市之窗――俨然是新时代里发展、变化和进步的典型。”[2] 在此背景下,惠特曼的作品所反映的是纽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民生百态,目的是为呈现一个城市化进程中动态变化的纽约,而非浪漫主义视野中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城市”。在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在《草叶集》中描摹了原汁原味的美国元素和本土场景,以个人经验的细腻线条勾勒出纽约的街道、建筑和工厂等地理维度,从纷繁的城市场景中提炼出意义,建构出民主共和的生活图景,其城市书写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城市化经验。
一、惠特曼的城市化经历
惠特曼成长为诗人的经历与纽约的格局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在纽约的长岛度过自己的童年,后与家人一起搬至布鲁克林。从严格的地理区划上来讲,长岛包含布鲁克林在内,但一般意义上而言,长岛却并不包括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布鲁克林,而仅指纽约外围的郊县区域。布鲁克林1834年建市,1898年成为纽约市的行政区。即便布鲁克林在惠特曼一家搬去时只有7000多人口,但到1855年《草叶集》初版时,已经发展成约有20万人口的美国第三大城市。惠特曼幼年时举家从长岛迁往布鲁克林,后又到曼哈顿谋职,呈现出明显的从乡村到城市的迁徙之路。
尽管出生在长岛的农户人家,并在蜿蜒曲折的海岸边长大,惠特曼这个“农家孩子”事实上却“极其讨厌农活”[3]。然而,惠特曼的乡村经历却为其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视角。长岛在19世纪时仍保持着几百年来的乡村原貌,惠特曼在诗中常用它的印第安名――“鲍玛诺克”――来称呼自己真正的故乡。在散文《我在鲍玛诺克的青少年生活》中,诗人追忆了童年在海滩看海,在海边追逐玩耍,以及在山里远足的经历,“观察了田野,海岸,海上事故,以及各色人物,海湾居民,农民和领航员。”[4] 可以说,诗人在长岛的早年经历为其日后的诗歌创作积累了原始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岛正是诗人开始诗歌创作的起点。诚如诗人自己所说,“海湾(指长岛)的一片片海滩,这里的冬夏,以及我早年在这里经历的一切,都贯穿在《草叶集》中。”[5] 《从鲍玛诺克开始》可以被看做惠特曼诗歌理想的宣言书,诗人在诗中讲述了自己从长岛的乡村来到曼哈顿的经历,并肯定了故乡对自己的哺育:“从鱼形的鲍玛诺克我的出生地开始,/出身好,是一个完美的母亲抚养成人的,/漫步游历了许多地方,爱好挤满了人的街道,/做过曼纳哈塔我那座城里或南方平原上的居民。”[6]
与环境格局的变迁一脉相承,惠特曼本人的职业经历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个性化注脚。惠特曼的好友兼传记作者约翰?巴罗斯在《惠特曼研究》中对其一生的职业经历总结为:“一个农家孩子,接着成了一名教师,之后做过印刷工、编辑、作家、旅人、技工、战地医院护士,最后当上了政府公务人员。”[7]早年因没有固定工作,惠特曼间断地在长岛的乡村教书,接着来到纽约从印刷学徒干起,进而踏入出版业。他最初接触印刷出版,还要归功于印刷技术的革新。19世纪初,印刷机的制造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分析化学总复习题及答案.doc
- 冻干粉针制剂灌装车间.doc.doc
-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优质】.doc
- 分析化学简答题2(可编辑).doc
- 分析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碳材料催化石墨化研究.doc
- 分类打包物资采购合同范本费下载.doc
- 刍议我国法律诊所学生实践规则制定问题【精品论文】.doc
- 分项工程梁板预制施工方案.doc
- 刍议工程项目业主方全面合同管理[权威资料].doc
- 出租车GPS电召解决方案.doc
- 城市广场用地规划整合与调控途径_以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docx
- 城市灰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可编辑).doc
-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docx
- 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硕士论文)(可编辑).doc
- 城市日处理量60000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doc
- 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间形态再现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ocx
-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项目投资建议书(可编辑).doc
- 城市花园楼拔钢板桩施工方案(可编辑).doc
-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同名14908).doc
- 地铁站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