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报告书(模版)2011[定稿]
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者姓名
实验者学号
实验小组
小组其它成员
课程名 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室 生产工程实验中心金属切削实验室
实验时间
车削加工切削力测量实验
一.实验概述
切削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物理现象,如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对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进行实时测量,是研究切削机理的基本实验手段和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测的切削力、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推断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变形、刀具磨损、工件表面质量的变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为切削用量优化,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等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熟悉制造技术工程中的基础实验技术和方法,理解设计手册中的设计参数的来由,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中能合理应用经验数据。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车削用量υc、f、ap,对切削力及变形的影响。
理解切削力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
理解切削力经验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三.实验系统组成
实验系统由下列设备仪器组成
1、微型数控车床KC0628S
2、车床测力刀架系统(图1),包括
(1)车削测力刀架
(2)动态应变仪
(3)USB数据采集卡
(4)台式计算机
USB数采器虚拟仪器
USB数采器
虚拟仪器
台式计算机 USB线
放大器微型车床
放大器
微型车床
测力刀架
测力刀架
图1
四.实验原理
3向切削力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3向切削力传感器是一种以电阻式应变片为敏感元件的力传感器。它具有八角扁环型结构(上下环)的弹性元件。八角扁环是用整体钢材加工成八角状结构,从而避免接触面间的摩擦和螺钉夹紧的影响。在八角状弹性元件的适当位置粘贴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弹性元件受力变形后,导致电阻应变片变形,引起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见图2。其电阻变化率△R/R与应变△L/L有如下的线性关系:
图2 3向切削力传感器示意图 图3 3向切削力传感器原理图
△R/R=K0*△L/L=K0*ε
式中Ko为电阻应变片的应变灵敏系数,一般Ko=2.0~2.4;
ε—八角状弹性元件的应变。
由于应变片电阻的电阻变化率△R/R是很小的。故此需外接电阻应变仪,将电阻应变片的微小变化量放大,进而转变成电流(电压)的变化量,形成电信号输出。在电阻应变仪的输出端连接计算机数据处理仪,对此信号进行实时采样,A/D转换、形成数字数据流输出,存储,形成实验数据的实时记录文档。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测力装置的安装
(1)拆下原机床上的回转刀架。
(2)装上测力刀架,调节刀尖高度,使刀尖和机床中心等高。
(3)连接测力刀架和放大器、USB数据采集卡和台式计算机。
2. 检查系统
(1)启动计算机、打开测力刀架和运动控制器电源。
(2)在计算机上运行LabView切削力虚拟仪器。在刀尖处加一水平力,观察虚拟仪器显示的切削力波形及其数据的变化。
(3)数控车床上电,检查操控面板、主轴、拖板运动等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3. 在数控操控面板上输入外圆加工程序,在没有工件的条件下试运行一次,确保程序、走刀轨迹无误。
4. 用三爪卡盘和顶尖装夹一根φ20×200左右的棒材,用较小的切削深度(ap0.3mm)和进给量光车外圆,消除棒材形状误差。
5. 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启动外圆车削,记录实验条件和主切削力Fy、背刀力Fx。
6.调节进给量和切削深度,重复上述至少记录10组外圆车削时的主切削力、背刀力数据。
7. 清理、复原系统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内,处理成曲线。
2. 按指数规律拟合主切削力或背刀力和切削深度、进给量的关系,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一.切削力测量记录表
实验条件
工件材料
工件直径
刀
具
结构
材料
规格
前角
后角
副后角
主偏角
副偏角
刃倾角
外圆车刀
序号
转速(rpm)
切削速度(m/min)
切削深度(mm)
进给量(mm/r)
主切削力Fz
(N)
背向力Fx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按指数规律拟合主切削力或背刀力和切削深度、进给量的关系,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南小学经典诵读比赛评分表.doc
- 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精选文档】.doc
-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材料(可编辑).doc
- 城市低收入社区参与型改造的理念与实践——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启示【文库精品】.doc
- 城市公交系统换乘票价定价策略分析.doc
- 城市化视野下《草叶集》中的城市书写[权威资料].doc
- 城市广场用地规划整合与调控途径_以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docx
- 城市灰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可编辑).doc
-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docx
- 城市绿色住宅与绿色住宅小区规划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硕士论文)(可编辑).doc
最近下载
- 2022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题目和答案.doc
- 九省联考【安徽省】2024届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毕业论文参考-基于ANSYS的连杆应力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docx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初中数学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pdf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无人机航飞与倾斜摄影测量入门与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 履带吊安拆监理细则.docx
-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docx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