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感比喻移就特点与区别
通感比喻移就特点与区别
【摘要】通感与比喻、移就的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经常搞不清有些句子到底用了这其中的哪种手法。文章主要探讨了三者的含义与区别。通感侧重于表现感觉的转移,移就侧重于词语在一定语境下的替换。若是用一种具体事物来比另一种具体事物,便是比喻。
【关键词】通感;比喻;移就;修辞手法;特点;区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7-0023-02
通感与比喻、移就的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经常搞不清有些句子到底用了这其中的哪种手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概念与区别方面谈谈这三种修辞手法。
一、什么是“通感”
“通感”的说法始于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些就是“通感”。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这样给“通感”下定义的:“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这个定义说得很清楚,“通感”是感觉相通,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种具体的感觉现象彼此沟通。如: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如:
1.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自清《荷塘月色》)
(本体:花的颤动;喻体:闪电;比喻词:像)
2.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余光中《沙田山居》)
(本体:山谷;喻体:村女;喻词:是)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林黛玉。
2.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例如:一看到这本书,一切就像回到了十年前。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我们班级有许多勤奋学习的同学,像王海、张明、肖兵等。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三、什么是移就
移就又叫词语移用。它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改变词语搭配关系的一种临时迁就,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的运用。《辞海》注曰:“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定义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
从语言的逻辑关系看,移就好像不合规范,也不合情理,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却能赋予一个词语以新的意义,比如:
1.“我的车子缓缓地驶过快乐的绿林翠木,驶过那阳光之下奇花盛开的地方。(海涅《诗歌集?抒情插曲》)”
“快乐’本属于“我”,移属于“绿林翠木”。
2.“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最和谐不过的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朱自清散文《威尼斯》)
“节奏”“简截不口罗嗦”,“痛快之至”皆非建筑方面的术语,作者巧妙地移用来说明威尼斯建筑的特点。
四、通感与比喻、移就如何区分
(一)通感与比喻
作为一种修辞格,通感常常借助比喻中明喻的形式来沟通人的不同感觉。例如:
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以上两个例句,从形式上看都很像比喻修辞格,但推敲起来又有明显不同,因为比喻的一般情况是,被比的事物(本体)和拿来作比的事物(喻体)大多是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陆定一《老山界》)这里的本体“星星”和喻体“宝石”都是具体事物;而上述两个例句中的文体和喻体说的都是某种感觉。例句1中“雄伟而瑰丽”是写三峡风光给人的视觉感受,“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在这里作者将视觉转化为听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招标代理服务投标方案.docx VIP
- 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开发合同.doc VIP
- 肩关节脱位Howcanwedoieasier.ppt
- 数字摄影与摄像基础: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人体自有大药.doc VIP
-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似蚓蛔线虫的临床病理认知.pptx VIP
- 新22J02 屋面参考图集.docx VIP
- 2025年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技术应用报告.docx VIP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4 单元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 外研版八年级上册 Unit 4 单元测试卷 新版 2025年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