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堂点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进行课堂点拨.doc

如何进行课堂点拨 在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中,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当堂学习目标的定向指引下,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所展开的自主建构新知识和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不断突破学习困难,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 固然,我们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能力、智力发展有限,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障碍,回答也不尽人意,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甚至出现思维停滞或者混乱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拉一把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拨。所谓“点”就是指点,给学生某种启发性的指示,起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的作用。“拨”就是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适时而巧妙的点拨,不仅能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发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诱导、点拨作用,更好地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从以下四方面来谈: 一、点拨的实质 1、点拨是纠偏 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了知识或价值观方面的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就应及时通过点拨辨析错误的根源,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给学生以引导。 2、点拨是激活 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关键处的点拨“一石激浪”,教室里就会荡起思维的涟漪。 3、点拨是拓展 点拨可以是背景知识的拓展,相关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思路的变换,知识的深挖掘。 4、点拨是评价 我们提倡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用一个“对”字或一个“好”字就了事,要具体赞扬学生哪里说得好。评价及时、到位,既可以激励学生,又能起到示范作用。当学生讨论问题各执一词时,教师一语中的点拨,往往能帮学生自我判断。 二、什么情况需要点拨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老师点拨当然首先得找准原因,因为点拨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雪中送炭,点到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方能显示出点拨的意义。所谓要害处,是指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所谓迷惑时是指学生思维混乱,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既紧张又活跃,如沸腾的岩浆,一但找到出口就会喷涌而出,关键是我们老师要能捕捉到这个信息,找准问题的原因,才可能引出思维的洪流。引起学生思维阻塞的情况大致以下几种: (一)学生没弄懂题意 由于学生方面的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欠缺,或由于教师方面的提问表述不清,用词艰涩难懂,有时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题意不明白,以至于闹出答非所问的笑话来。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更为常见,学生听不懂问题时,要么发愣,要么起来乱说一气。这时候我们点拨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要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意思。虽然这是课堂点拨中看似最简单、启发价值较低的一种点拨,但决不是应该被忽视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连问题都没弄明白,又怎么可能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呢? (二)学生找不到思维的起点 我们在数学课上经常听到数学老师教学生解应用题,告诉学生这道题从条件入手,那道题从问题入手,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思维的起点,也就是问题的思考方向。任何思维都是有目的性的,失去思维的起点也等于失去了方向,思维就会陷入盲目、混乱之中,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一旦找不到思维起点,在课堂中通常有三种外在的表现:一是沉默,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二是方向混乱,学生对老师的提问非常明白,思维也非常积极,但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象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没有一个着力点,答不到点子上来;三是思维误导,一个人站起来答错了,可后边的人受了第一位同学思维方向误导,跟着错,都往一个死胡同里钻。这三种情况是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几种需要老师点拨的情形,都要求教师点拨时提纲挈领,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入口”,明确思考的方向。 (三)表面通而实际未通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善于捕捉学生表面通而实际未通的情况。那么什么叫表面通而实际未通呢?这个问题通常表现为两种现象:一种是部分好学生的正确回答起了迷惑作用,看起来人人都会说,就觉得学生懂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还云里雾里,没理清头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老师上公开课抽好学生,而实际教学中却总喜欢抽了优生还要抽差生的根本原因。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几位优生的正确回答并不能代替全班的理解。 第二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起了迷惑作用,也就是学生能跟着字典或教材鹦鹉学舌照搬下来,而并没有理解内在的深层的含义。这两种现象因为披着“答案正确”的外衣,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有敏锐的透视能力,看到学生正确答案后的实质。这时候,我们的点拨就应该是一种“主动出击”。 (四)“点”在学生疑惑之处 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会“拐弯”,有时会“分岔”,有时会“堵塞”,从而感到疑惑不解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