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马铃薯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摘 要: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但其受青枯病的影响严重,一直以来没有根本的防治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而进行遗传转化,培育抗病品种(系)将成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RNAi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青枯病;基因;RNAi
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09)12-0012-05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后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抗旱性好,耐贮藏。目前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马铃薯正成为我国许多省及自治区的经济作物和优势产业,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马铃薯青枯病是由青枯病菌(也叫茄科雷尔氏菌,即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寄主范围广,涉及50多个科的数百种植物[1]。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化学药剂防治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病原菌抗性小种突变,农业综合防治效果有限。选育抗青枯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在马铃薯栽培种中发现有效的青枯病抗源。研究发现,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中存在青枯病抗源,但由于青枯病抗性机制复杂,存在寄主、环境、病原小种的互作效应等,人们对青枯病的抗性机制仍然知之甚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克隆抗病基因并进行同源基因转化,培育抗病品种已成为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例如抗虫棉的获得等。因此本文对获得的几个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基因功能验证方法进行了综述。
1 马铃薯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编码蛋白激酶的基因
蛋白激酶是通过催化蛋白质磷酸化进而改变其活性的一类酶,这类酶以ATP 或GTP 作为磷酸基团的供体,并将磷酸基转移到底物中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根据蛋白激酶磷酸化底物中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可将真核生物中的蛋白激酶分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STK) 和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两大类,这两类蛋白激酶功能域相似,但却具有各自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区段,从而决定它们催化底物的特异性[2]。
1.1.1 植物蛋白激酶的功能
植物中的蛋白激酶几乎与所有的发育过程有关,在发育、自交不亲和、雄性不育、抗逆和抗病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调节机制。许多比较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都牵涉到瀑布式的由多个蛋白激酶所催化的磷酸化反应,从而使最初感受到的信号得到放大[4]。以往人们对蛋白激酶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动物和酵母,植物蛋白激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动物蛋白激酶的绝大多数种类已在植物中发现。研究表明,植物中的蛋白激酶大都属于丝/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如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5] 和Xa26[6都编码具有LRR 区的丝/苏氨酸激酶。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2d2[7]编码的蛋白质胞外是B凝集素(B-lectin) 结构,胞内是丝/苏氨酸激酶区。Sasabe等[8]从烟草中分离的3个NtlecRK能被激发子(elicitor) 诱导,N端是豆凝集素结构域,有跨膜区,C端是丝/苏氨酸类型的激酶结构域。拟南芥的FLS2基因编码含LRR 结构域的类受体激酶,在植物抗病和病原菌识别中起重要作用[9]。大麦的Rpg1基因编码的蛋白激酶具有抗锈病的功能[10]。不仅如此,某些植物特有的蛋白激酶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如TDY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有60~80个氨基酸的N端KD区,有些具有C端CD区作为MAPKK、磷酸酶和底物蛋白的停泊位点[11]。TDY类MAPK的功能主要与机械性伤害、紫外线胁迫、H??2O??2 胁迫及重金属胁迫等各种环境胁迫相关。TDY类MAPK相对于其它类的MAPK在进化上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多个起源。
1.1.2 植物蛋白激酶中的类受体激酶
与动物中的受体激酶类似,植物中的蛋白激酶是一类定位在质膜上,包含胞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激酶域的膜蛋白[12]。这类蛋白激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类似动物细胞中的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 protein kinase, RPK),且绝大多数尚未鉴定出其配基,故称之为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RLKs)[13]。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