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模版课件.pptx

建筑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模版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模版课件

一、概 述;;;;;据统计: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从建成到拆除重建的周期为40~45年;共性: ◇ 高性能混凝土本质上与普通混凝土没有很大差别 ◇ 使用的原材料仍然为水泥、砂、石、外加剂 ◇ 生产工艺过程在宏观上与普通混凝土一致 不同点: ◇ 掺加大量活性混合材,养护要求高 ◇ 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 许多对普通混凝土不敏感的因素变得敏感了 混凝土的发展;二、原材料质量要求;1、水泥;水泥分类;我国水泥的主要品种(6种);(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2)除国标外,应满足下表规定 ;(3)检验要求;2、矿物掺和料;2-1粉煤灰;序号;粉煤灰检验要求;2-2矿渣粉;序号;矿渣粉检验要求;2-3硅灰;序号;硅灰检验要求;3、外加剂;(1)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剂检验要求;4-1、砂;项目;混凝土强度等级;砂检验要求;4-2、石;(3)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4)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 强度等级;项目 强度等级;石检验要求;5、拌合用水;(2)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3)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4)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水氯离子含???应不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 搅拌用水中有害物含量 ;三、力学性能要求;;四、耐久性能要求;抗冻性 墩台、桩基≥300次,桥梁、轨枕 200~250次 2 抗渗性 ≥S12~20 3 抗裂性 δ≤0.20mm 4 抗Cl-渗透性 C ≤1000库仑 抗碱—骨料反应性 碱—硅酸盐反应砂浆棒 膨胀率≤ 0.10% 6 护筋性 无锈蚀 ;五、混凝土配合比要求;1、需考虑的因素;2、配合比参数的选择;(3)混凝土中应掺加适量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优先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 (4)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应满足相应的要求;素混凝土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环境类别;环境类别;(5)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组成还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胶凝材料的抗蚀系数应不小于0.80。 ;(6)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当骨料的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除了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外,还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并应通过试验证明抑制有效。 ;(7)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8)无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含气量不应小于2.0%(干硬性混凝土除外)。当混凝土有抗冻要求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抗冻等级的要求经试验确定。 ;3、测算与试拌;4、配合比参数调整 进行胶凝材料用量及组成变化进行试拌,测试坍落度、含气量、早龄期强度与弹性模量。 确定多个基本配合比,进行有害物含量测算和抗裂性对比试验;4、硬化混凝土参数测试;六、生产工艺要求;1、施工前准备 2、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3、搅拌  4、运输   5、浇筑 6、振捣    7、养护 8、拆模 9、实体结构核查;1、施工前准备 (1)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