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问题官古代谏官对现代企业启示.docVIP

首席问题官古代谏官对现代企业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席问题官古代谏官对现代企业启示

首席问题官古代谏官对现代企业启示   摘 要:谏官的职能是发现君主和高级官员的不当行为,以及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并直接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谏官制度对古代行政管理体承的自我完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借鉴古代谏官制度,大中型现代企业也有必要设立类似的职位,即首席问题官。首席问题官不分管企业中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工作”,而是跨专业.跨部门地挖掘问题、研究问题,并牵头制定解决方案。谏官的典型进谏风格有耿直派和委婉派两种,首席问题官也有必要根据企业环境和企业领导人的个性,选择适宜的表达问题方式。   关键词:谏官;首席问题官;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1;C933.1;C93-0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6)10-0027-05   作者简介:孙继伟,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讲师;祝 影,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讲师 (上海201800)      一、古代谏官的职能,使命和特权      一般认为,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例如,赵映诚认为,“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①。“谏”的基本内涵是,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谏官之“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给各类人提意见,而是给君主提意见。当然,给君主提意见并不意味着只针对君主的过失,谏官的职能是及时发现君主和高级官员的不当行为,以及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并直接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谏官职能的重点是防止君主做出错误决策、纠正已经做出的错误决策。谏官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廷诤”,即在朝廷当面向君主进谏,另一种是“上封事”,即书面向君主提意见。   谏官制度是儒家“君权有限”政治思想的体现,谏官的使命之一是实现儒家的政治思想。中国古代以儒学作为君臣伦理纲常的主导思想,孔子及儒家思想固然不反对君主制度,但决不提倡和拥护无限君权。荀子说:“入主不公,人臣不忠也。”②这说明儒家虽然倡导“忠君”,但并不是一味服从于君主的绝对权力,而是忠于君主代表的国家整体利益,如果君主个人犯的错误有损于国家整体利益,儒家也倡导官员进行“劝谏”。如果“劝谏”无效,则建议离开。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③   古代谏官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弥补君主集权制的缺陷。君主制的显著特点是,将立法、司法和行政大权集于帝王一身。在这种体制之下,君主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可以超越法律约束,君主个人的过错可能会严重损害国家整体利益,或导致国家大政方针的倾斜。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君主集权体制,为了弥补这种体制的因有弊端,列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谏官制度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纳谏与进谏是君臣间的一种道德契约,君主用贤纳谏,臣子(不仅仅是谏官)尽忠进谏,构成了君道和臣道的基本要求。李绛曾经对唐宪宗说过两句极深刻的话:“自古纳谏昌,拒谏亡”,“古帝王以纳谏为圣,拒谏为昏。”①   尽管如此,因为古代君主有生杀予夺大权,所以谏官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为了鼓励谏官大胆直谏,谏官体制赋予了谏官充分的自主发言权。谏官具有“言者无罪、讲错了也不要紧”的特权,正所谓“谏言不咎,谏官不罪”。赵映诚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来说明这一原则:一例是“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科举考试事件中,白居易与一些别的官员以相同的行为得罪了权贵,但是其他官员被治罪,而白居易因为是谏官并没有被治罪。另一例是,白居易后来担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时,在“宰相武元衡被盗杀”事件中,也上疏直谏,但由于当时他已不是谏官了,唐宪宗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贬其为江州司马②。   我国的谏官源远流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职能及设置有较大的差异。早在周朝时就有“掌谏五恶”的保氏,秦汉时设散骑,谏议大夫,给事中诸官职,专司谏诤。谏官制度从秦汉到隋唐经历了由草设到完善的过程。唐代是谏官制度最成熟的时期,除典型的谏官谏议大大外,在门下省和中书省也有众多谏官,而且出现了谏官的专门机构“谏院”,还对谏官设定了专门的“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谏官每月领取谏纸,按时呈送谏疏,否则为失职③。   宋代也重视谏官,谏官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其它官员的监督职能,据宋史记载:凡朝廷缺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谏官皆得谏正④。不少研究者认为,宋朝开始,谏官由原来监督皇帝,逐渐变成了监督宰相,这导致了末代及以后谏官制度的衰退。但是,虞云国认为,宋代由于有侍从与御史的加入,对君主起监督作用的官僚层面反而有扩大的倾向⑤。笔者认为这并不矛盾,虽然对君主的监督作用没有削弱,但由于承担谏议职能的官员增加,谏议职能演变为“人人负责、人人无责”局面,谏官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不像宋代之前那么突出。   谏官制度和谏官所做出的贡献对古代行政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