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云工作时代.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 要 3 一、云工作时代 4 1.1 从全球看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市场的改变 4 1.2 从中国iGDP 指数看劳动力市场的改变 4 二、企业的新型用工管理模式 5 2.1 纯互联网公司的用工管理转型 6 1. 透明度效率与大数据HRM——来自Google 的案例 6 2. 新生代员工的自由权——Facebook 的案例 7 3. 人性化的雇用管理——腾讯的案例 8 4. 人力资本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案例 9 2.2 互联网直接拉动行业企业的用工管理变革 9 1. 结果为导向的传统HRM 的极致——顺丰的案例 9 2. 去KPI 与粉丝员工——小米的案例 10 2.3 传统企业用工管理的变革 10 1. 员工创客化——海尔的案例 11 2. 信息技术和云技术在HRM 中的全面应用——来自华为的案例 12 三、个人的新型工作选择12 3.1 互联网增加新型就业岗位 13 3.2 网店客服 14 3.3 网店装修师 14 3.4 网络模特 15 四、结语15 参考文献18 2 摘 要 互联网对工作行为的重塑体现在其对宏观就业和微观企业用工管理与个人 工作行为的重新定义。我国正经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型期,互联网的加速 服务业融合,从而引发分工的深化、就业弹性系数的增加,带来奥肯定律的变化, 互联网让碎片化的用工需求与供给,更为高效、更低成本的匹配。在宏观层面, 互联网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在优化就业结构,传统岗位 云化或消失,新岗位在云端出现,工作与闲暇的界限更加模糊化,新型云工作的 时代正伴随互联网技术对产业的全面统治而即将到来。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互联网对工作方式的变革性作用。宏观层面 上主要从就业的角度通过数据论述互联网对就业机会的积极贡献。在这一部分我 们首先从国际视域考察互联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而总结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 内拉动就业;第二我们从中国层面考察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对就业、 创业的积极促进作用微观层面上通过案例考察雇佣双方主体的不同变革意义。在 这一部分我们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总结互联网催生的新型用工管理模式;第二我 们从个人角度来研究互联网带来的新型就业岗位以及对个人提供的新型就业选 择。 3 一、云工作时代 1.1 从全球看技术升级对劳动力市场的改变 2014 年 11 月 19 日至21 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 镇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 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与会专家 乐观估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 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将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麦肯锡 2011 年的 相关报告中显示互联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从 GDP 方面,互联网对世界 主要国家2 的 GDP 贡献率达到 3.3%,对世界整体 GDP 的贡献率达到 2.9% (McKinsey ,2011 )。 在就业方面到 2025 年,互联网新应用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可减少 1.3%-4.0% 的用人需求,相当于 1000 万到 3100 万个岗位。但是互联网将可以带来全新 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因素最多可以创造 4600 万个新的工作机会(McKinsey , 2014 )。在欧洲,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贡献了8%的欧洲GDP 总量,创造了1300 万就业人口,而这个数字是欧洲总体就业人数的13% (ICC, 2012 )。截至2009 年互联网经济一共减少了法国50 万个工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