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doc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PAGE \* MERGEFORMAT 4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选?
安州中学2015级语文组 整理
【注意】1.注意积累,这是推断的基础,平时练习出现新的,基于此文补充。2.选项会出现两种情况:(1)熟知的,是判断的重点,但要注意细节会出错。(2)不熟悉,甚至没见过,一般是正确的,或者要根据文章推断,或看句子结构形式来判断,如总分结构,重点看分中的举例。并列结构,A、B、C和D,其中可能夹杂着错误项。自己也要善于去归纳错误的句子结构形式。
一、姓名称谓
1.基本称谓
【称名】 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成年(男20岁举行加冠礼时、女15岁举行笈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对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号,1.一般只用于自称;2.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官谥】始于周,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作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如明崇祯帝的谥号。【注意:平民是没有谥号的】
【私谥】始于东汉。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
【称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因后代帝王追尊,庙号不是唯一的。】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武帝,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改元的第一年称为“元年”。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所以,明清两代就用年号来称皇帝。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称郡望】郡望: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如韩昌黎,苏赵郡, “昌黎”“赵郡”分别是韩愈、苏轼的郡望。【籍贯就是祖籍地,在民国以前,一般是按照已知的祖辈世代长时间生活居住的地方作为籍贯地。】
2.兼称几项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3.古代敬辞
(1)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加“先”,表示已去世的尊长。如: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加 “从”表示叔伯关系,如从弟:堂弟。从父:叔父。从子:侄子。
4.古代贱称
【竖子/小子】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有“竖子”,“小子”等称呼。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贱称。
5.特殊称谓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头发分两半,形如两个羊角);
【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郎中】1.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2.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博士】 博士同样是官名。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2.官职任免升降术语
【出】一般是指京官外放。也有下调下一级行政区的意思。【注意语境】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斥】屏弃不用。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削职为民)三种情况。【一词多义的,具体所指看文章语境!】
【致仕与乞骸骨】 致仕(致事、休致):正常退休(按规定是七十岁),待遇不变。乞骸骨:古代官吏因故自请退职,非正常离职。
三、科举制度
1.科举前选拔官员
【察举】汉代,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要职。
辟,是官员任用属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