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诊断性可完全支气管镜应用指南》》课件.ppt

《支气管镜《诊断性可完全支气管镜应用指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诊断性可完全支气管镜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主要内容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 一、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 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 二、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 特殊患者的处理 特殊患者的处理 三、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和麻醉 支气管镜检查的镇静和麻醉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 1.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 2.所有受检者术中均应通过鼻、口或人工气道给予吸氧,并通过吸氧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以减少操作中及术后恢复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 3.检查时心电监护不必常规应用,但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史的患者以及在持续给氧情况下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监护。 4.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至少要有2位助手配合,其中1位必须是专职护士。 5.支气管镜室应配备有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的药品及设备。 诊断性操作的实施标准 重症监护室的支气管镜检查 重症监护室的支气管镜检查 四、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后处理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后处理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后处理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的防护 Company Logo * 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前准备及特殊 患者的注意事项 2 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及操作 3 术后处理 4 医务人员的防护 5 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1 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2 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 3 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4 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5 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胸腔积液。 6 肺部手术前的检查 7 胸部外伤怀疑有支气管裂伤或断裂 8 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9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10 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11 4 3 2 8 5 1 9 6 7 活动性大咯血 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新近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 心绞痛发作史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 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疑有主动脉瘤 多发性肺大疱 全身情况极度衰竭 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 面指导,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 1 书面告知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 行医患间的沟通。 3 详细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 4 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 5 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水。 6 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静脉给药前建立静脉 通道并保留至术后。 7 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 8 对于拟行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术前检测血小板计 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9 特殊患者的处理 4.心肌梗死后6周内应尽量避免支气管镜检查。 ? ? 3.吸氧和(或)静脉应用镇静剂可能使动脉血CO2分压升高,因此对于支气管镜检查前动脉血C02分压已升高者,应避免静脉应用镇静剂,且在氧疗时应格外小心。 1.对疑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应测定肺功能。若肺功能重度下降[FEV,40%预计值和(或)SaO:93%],应测定动脉血气。 2.COPD及哮喘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前应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特殊患者的处理 ?8.极少数情况下,当患者必须持续使用抗凝剂时,应使用肝素抗凝,并将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至2.5以下。 ?7.对于拟行活检的患者,若一直口服抗凝剂,检查前应至少停用3 d,或用小剂量维生素K拮抗。 5.脾切除、安装有人工心脏瓣膜或有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有出血危险的患者,即使不行经支气管活检,仅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PT)。 1.如无禁忌证,提倡给予受检者镇静剂。镇静剂:使用短效苯二氮草类镇静药咪唑安定,由于其半衰竭期短(约2.5h)以及镇静和麻醉作用间的安全范围较宽等优点,使其已成为内镜操作中清醒镇静的首选药物。具体用法:(1)60岁以下患者的初始剂量为2.5mg,在操作开始前5—10min给药,药物约在注射后的2min起效;(2)给药宜采用滴注的方法,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应缓慢,约为1 mg/30 s;(3)如果操作时间长,必要时可追加1 mg,但总量不宜超过5 mg;(4)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衰弱及慢性病患者药量应酌减。对这些患者初始剂量应减为1—1.5mg,也在操作前5—10 min给药;根据需要可追加0.5~1 mg,但总量不宜超过3.5mg。 2.行鼻部麻醉时,2%利多卡因凝胶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3.行咽喉部麻醉时,2%—4%的利多卡因雾化吸人较环甲膜穿刺注射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4.经支气管镜注入利多卡因时,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