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第1课时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PAGE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3 -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
☆ 重点梳理 ☆
1、同位素标记法应用实例归纳:
知 识 点
标记元素
标记化合物
标记物转移情况
结 论
光合作用过程中原子的转移
18O
Heq \o\al(18,2)O
Heq \o\al(18,2)O→18O2
光合作用放出的O2完全来自H2O中的O
呼吸过程中原子的转移
18O
18O2
18O2→Heq \o\al(18,2)O
有氧呼吸消耗的O2完全与(H)结合生成H2O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H
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酸
标记物进入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于DNA的复制
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3H或15N
亮氨酸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密切分工,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植物的光合作用C的途径
14C
14CO2
CO2→2C3→(CH2O)
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CO2与C5结合,生成2C3,最终被还原为(CH2O)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
32P
核苷酸
与目的基因形成杂合分子
目的基因与DNA探针有相同的核苷酸序列
2、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1)有关蛋白质或多肽及其功能
蛋白质种类
功 能
促××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
促××激素
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胰岛素
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胸腺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
绝大多数酶
催化作用
抗体
免疫作用
抗毒素
与外毒素特异性中和的蛋白质
凝集素
血清中与红细胞凝集原相对应的成分
干扰素
T细胞产生的抗病毒、抗肿瘤的可溶性糖蛋白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运输作用
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识别、通讯作用
神经递质的受体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的受体
细胞膜上的受体(膜受体)
选择性与某些化学物质结合,引发生理效应
(2)核酸和蛋白质的关系
(3)与水相关的生理过程和结构:
3、细胞中能源物质与能量供应顺序
(1)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和蛋白质只在糖类物质消耗完毕后(病理、衰老等状态)供能。
(2)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中还有糖原,植物细胞中还有淀粉。
(3) 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有机物的含氧量不同,在氧化分解中需氧量也不同。糖类含氧量最大,需氧最少;脂肪含氧量最小,需氧最多,产生的能量也最多。糖类、蛋白质氧分解释放的能量为:17.5 kJ/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38.9 kJ/g。
(4)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供能的过程:
能源物质eq \o(―――→,\s\up7(氧化放能),\s\do5(热能(散失)))ATP中的化学能eq \o(―――→,\s\up7(水解供能),\s\do5())生命活动。
4、四种有机物鉴定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
(2)核酸:①DNA+甲基绿→绿色 ②RNA+吡罗红→红色
(3)还原糖:
(4)脂肪:
5、四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
重点梳理:
一、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及其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1、结构与功能
生 物 膜
结构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有的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2)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中起作用;
(3)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4)利于多个化学反应同时进行。
特点
(1)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内质网
内质网
细胞膜
核外膜
高尔基体
直接相连
直接相连
间接相连
间接相连
2、生物膜系统
(1)结构上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其转化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间接相连的生物膜是以“囊泡”形式转化的。
(2)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为例)
二、细胞与细胞器
1、并非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2、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3、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4、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物质运输方式的判定
2、影响因素
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全自动氩气纯化器-四川普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PDF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六年级第3课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的使用科学使用电冰箱 教案.docx VIP
- 单式氩气纯化器技术参数要求.DOC VIP
- 央国企成立数科公司底层逻辑与相关定位.docx VIP
- (正式版)C-J-T 232-2006 薄壁不锈钢内卡式管材及管件.docx VIP
- 2025年医学检验实验室ISO15189认可评审介绍.pptx VIP
- 八个方向路线图.ppt VIP
- 优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经典PPT.pptx VIP
- 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