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夏商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一、二里头文化的特征 二里头文化特征,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尚保留有河南龙山文化的特色,器物造型以平底器较多流型蓝纹装饰。 晚期则接近郑州早商文化,造型以圜底器为多,装饰以绳纹为主。 二、二里头文化的陶器造型 二里头文化的陶器造型有鼎、盆、罐、盘、尊等,而以鼎最具有代表性,数量也最多。鼎身为圜底罐型获盆形,鼎足呈扁平或三角形,有的鼎周身还附加堆纹。 盆的造型多作深腹圜底,口沿两侧有一对对鸡冠状的器耳。 陶器的纹饰,大体是早期以蓝纹为主,中期以细绳纹为主,晚期则流行粗绳纹。 在不少陶器的口沿处还刻有二十多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符号。 二里头文化进入青铜时代。在二里头曾发现制铜作坊。有制铜用的陶锅、陶范以及铜揸等。在二里头及其他一些地点,发现了青铜凿、青铜刀、青铜锛、青铜簇。 第二节 青铜工艺 一、青铜器的制作 1、青铜概念: 指在红铜中加入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天然铜色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青铜的主要优点:(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2)硬度高,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3 )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 3、青铜器的制作 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 (1)、青铜器制作方法: A、制范法(泥模法) 制范,根据所需要制作的器形,先用泥土塑出一个样子,称为模。 ●有装饰花纹的,先用朱笔在模上画成各种花纹,然后雕刻。 将模烘干,在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使成器行并显出花纹,这就是外范。 ●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范与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内范与外范之间用许多支钉或子母榫相扣以免错列。 ●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就可以浇注铜液。 2)蜡模法 蜡模法是用蜡作原料,作成铜器的模型。蜡模法的创造和使用约在商代以后。 失蜡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然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在蜡模表面形成一层泥壳,再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铸型,最后再烘烤此型模,使蜡油熔化流出,从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内浇铸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得无范痕,光洁精密的铸件。 蜡模制作方法 二、青铜器的造型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工具等八类。 1.烹饪器。烹饪器有鼎、甗、鬲几种。 (1)鼎,是煮肉食的器物。一般是圆体,三族,双耳。但也有成方体四足的方鼎。 铜鼎是由陶鼎演变而来。三足用以架火煮食,双耳可以穿杠(音铉)用以提取。商早期鼎腹部较深,两耳直立于口缘,足成锥形。商代晚期的鼎,腹部的最大直径下移,足成圆柱形。 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它是商代晚期制品,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出土,。从铭文“司母戊”看,它是为了祭祀母而铸造的。鼎中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在鼎两侧用边缘图案组织形成,装饰兽面纹。中间朴素无纹,四足成柱状,足与器身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相向张口食以人头。 (2)鬲(音力)是煮粥的器物。鬲的造型所以成为空足,是为了扩大器体接触火的面积,便于加热,以提高实用效能。它的器型的演变,大体最早呈纵深式,以后横宽式发展。 (3)甗(音演)是一种烹饪器物。全器分两个组成部分,上部为甑(音争) ,是用以盛食物的:下部如鬲,是用以煮水的。它类似现代的蒸锅,利用沸水蒸汽蒸熟食物。在甑和鬲之间还有一层有孔的铜片,叫做箅(音壁),以透过蒸汽。甗也有方形的上部甑用铜片隔开,可以蒸两种不同的食物。 妇好三联甗,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炊煮器。 西周南单甗 2、食器。食器中以簋(音轨)。是用以盛黍(音属)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就是小米。 稷(音季)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有人说是指黍,也有人说是指粟。②古人奉为谷神,还用“社稷”来称国家等食物的,等于现在的碗。产生于商代后期,其造型最早为碗型圈足,以后才有耳有盖。 请欣赏《商代早期青铜器造型》 爵 3、酒器。有爵、斝(音甲)、尊、觚(音姑)、觯(音质)、壶、卣(音又)、罍(音雷)、觥(音公)、盉(音和)、尊、彝(音姨)。商代奴隶主流行饮酒,因此酒器特别多,造型也很丰富。 爵(音决),是饮酒和温酒的器皿。特点为,圆腹,口部前有流,后有尾。左侧有一鋬(音盼),便于提取。口缘有两柱是便于取用。 斝(音甲),温酒器。其特点,其形状和爵相似,有柱而无流和尾,因此不便饮用,而容量则较爵大。斝的应用多在商代,至周已少见。 角,温酒器和饮酒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8头痛》教学课件.ppt
-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19上消化道出血教案》教学课件.ppt
-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42淋证》教学课件.ppt
- 《北京医科大方剂学课件3和解剂》教学课件.ppt
- 《北科大岩石力学课件-李长洪32岩体力学性质》教学课件.ppt
- 《北京商业项目蓝色港湾、建外soho和三里屯soho考察报告_》教学课件.ppt
- 《北科大岩石力学课件-李长洪41地应力及其测量》教学课件.ppt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作息时间表》课件》教学课件.ppt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支笔课件》教学课件.ppt
- 《北师大版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教学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