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掖地区冬油菜耐盐碱品种筛选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请书
项目所属学科:
项 目 名 称:张掖地区耐盐冬油菜品种筛选
申 请 者:
所 在 单 位:
联 系 电 话:
填 表 日 期:
甘肃省教育厅制
二〇一年月
一、简表
项
目 名 称 张掖地区冬油菜耐盐碱品种筛选 申请金额 万元 起止年月 2011年1月至2012 年12 月 申
请
者 姓 名 曾秀存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8.10 民 族 汉族 职称 讲 师 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 所在院系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申请者电话 所属研究基地 培养研究生情况 导师遴选时间: 年 月 在培研究生 人 项
目
组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参与博士生 参与硕士生 参与学士生 主要成员 姓 名 年龄 工作单位及职称 项目中的分工 签字 曾秀存 制定方案 王晓琴 项目实验室的指标的测定 许耀照 田间实验 刘 秦 冬油菜品种生态效益研究
梁倩倩 项目实验室指标的测定 李继强 项目的试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究
内
容
和
意
义 摘
要 1研究内容 冬油菜是一种重要生态经济作物,本试验主要研究内容为耐盐碱性冬油菜品种筛选2.研究意义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扩大植物油在张掖地区的种植面积,提高其生产力,还可使地区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提高复种指数,这样可解决冬春季地表覆盖问题。同时,冬油菜生长在冷凉的春、秋季进行,减少或免于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主题词 张掖地区 冬油菜 耐盐碱
二、立论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研究意义
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不断减少,致使食品安全供给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2008年总产达到10574亿斤,也只是实现了8年来首次产需平衡,但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仍呈下降趋势。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持继下滑,由1998年的62%下降到2008年的42%,供给安全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要进一步增加粮油生产总量,一方面要扩大其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也是一条非常有效途径。我国约有盐碱地2700万hm2,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要解决这一问题,扩大耕地面积,选育和种植耐盐品种是一项具有长远经济效益的措施。
冬油菜是一种重要生态经济作物,除产量高、含油率高、品质好等优势外,还可使北方地区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提高复种指数,这样可解决冬春季地表覆盖问题,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降低贴地层风速,从而遏制沙尘源地和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发展, 同时能有效减少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 以及酶活性和微生物等的损耗,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冬油菜生长在冷凉的春、秋季进行,减少或免于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因此,冬油菜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因此,本项目将筛选出适宜张掖地区种植耐盐碱强的冬油菜品种为张掖地区冬油菜生产发展、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建立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1)冬油菜种植及其生态效益研究现状
张掖地区位于西北旱寒区,由于干旱少雨,热量不足,自然生态条件严酷,农业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近20多年来关于西北旱寒区农业问题的研究时有报道,其核心问题是解决高产高效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的问题。西北旱寒区的农业生产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的问题。西北旱寒区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种植业生产,而种植业以夏粮为主,秋耕、春播成为不可避免的农事活动。秋耕、春播造成表土疏松,耕层水分大量蒸发,既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又导致表土风蚀,为沙尘暴和扬沙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沙尘源,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制约,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气候变暖和转型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潜在影响。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已经成为人们必需面对的现实[1~5]。研究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气温上升了0.4-0.5℃,特别是西北的陕、甘、宁、青、新各省区,气候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4]。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气候变暖的现实已经或即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9]。
如:(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