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研究与保护思路
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研究与保护思路
【摘要】2012年松口镇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在梅州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背景下,如何协调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对松口镇的重大考验。本文重点对松口镇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的特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何保护松口历史文化名镇的方向性思路。
【关键词】松口历史文化名镇价值特色保护思路
[Abstract] 2012 Songkou was named the third batch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ow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Meizhou City, making the Meizhou cultural tourism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how to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test of Tricholoma tow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ow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value of Tricholoma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how to prote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of Tricholoma direction.
[keyword] let go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development ideas
中图分类号: K92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松口概况
松口地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北部,东接大埔县大麻镇、三河镇、青溪镇,西临梅县白渡镇、丙村镇,南临梅县雁洋镇,北接梅县桃尧,东北部与福建永定县交界。地理位置为东经116ordm;24,北纬24ordm;30。距梅州市50公里,距梅县55公里,距汕头150 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松口古镇位于松口镇区中部,南临梅江,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自古有着“松口不认州”的盛名。因地处梅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利于农耕,又水陆交通方便,利于商贸,基于水陆要塞和千百年的文化发展历史等诸因,松口形成为一个英才辈出且蕴含客家特色的人文秀区。
二、历史沿革
据松口志载,西汉时期,松口归属南海郡揭阳县,松口置名“东畲寨”,主户是畲族人;东汉、三国、西晋时,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松口改称义安围,至今松口溪南仍存“义安围”遗址;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因有梅溪而称梅口镇;清雍正年问(公元1723年),改称梅口堡。清嘉庆年间,始称松口堡。民国20年( 1931 年), 实行区、乡、保、甲制, 松口堡改称松口区 。民国29年( 1940年) , 梅县实行新县制, 全县设1区3镇, 松口镇为其中一镇,直至1949年8月。建国后, 于1950年成立松口镇人民政府, 隶属松口区。1953年改为区级镇。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体制, 松东、溪南、松北3个乡和松口镇合并为松口人民公社。1966年松口镇由松口公社分出, 为县直辖镇。。1983 年, 全县实行乡( 镇)、村建制, 松口公社复称松口镇。2004年11月, 松东、松南2镇并入松口镇, 松口镇成为梅县第一大镇。至2012年,松口镇共41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7万人,面积32.68平方公里。
三、文化解析
松口古镇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公元945年置梅口镇至今,古镇的文化从形成、发展、传承到今天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尽管我们看到的许多历史建筑已经不复往昔的风采,但是,文化的延续始终没有改变,这也是支撑松口走到今天依然倍具活力的根本原因。社会会变、环境会变,精神不会变。
概括起来,松口文化的根源来自:
(1) 客家迁徙文化
客家民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部民族迁徙历史,松口古镇的形成与发展和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 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造就了松口古镇。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士,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历五次迁移运动,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内外播散期。客家人迁徙运动背景,是中国历史上因王权变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