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划-浙江海洋与渔业局
— PAGE 16 —
— PAGE 17 —
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十二五”规划
前 言
浙江既是渔业大省,也是水生生物资源大省。2010年6月,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为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发挥增殖放流工作在净化江河湖海水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订)、《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2006年)、《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2006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农业部,2009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0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浙江省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等为主要编制依据,在回顾总结20多年来特别是近五年工作实践、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增殖放流工作趋势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工程和重点布局,对于全面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水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浙江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基础与背景
(一)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现状
浙江有着广阔的海洋渔场和纵横交错的淡水水域,水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浙江渔场历来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力最高的海域之一,是东黄海主要水生生物资源的发源地,我国著名的“四大渔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的产卵场主要集中在浙江渔场;其它如鲳鱼、鳓鱼、马鲛鱼、海鳗和梭子蟹、经济虾类的产卵场也主要在浙江沿岸和近海。淡水水域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等8条水系,千岛湖、乌溪江、紧水滩、千峡湖(滩坑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和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外荡、湖泊,总面积400多万亩,拥有众多的常规鱼类资源和一些名贵种类,包括河口洄游性及纯淡水鱼类总计有几百种。这些水生生物资源既是我省众多专业渔民的生存依靠,也为我省渔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水域污染不断加剧、拦河筑坝等工程严重影响,加上渔业捕捞强度长期居高不下,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洄游通道,主要传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一些传统优质种类如大黄鱼、乌贼、海蜇、鲥鱼、三角鲂等日益稀少甚至绝迹。据测算,近几十年来,东海区水生生物资源的平均营养级不断降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2.7~2.8级之间,九十年代加权平均为2.47级,近年更在2.43级以下。主要渔获对象低龄化、小型化趋势明显;资源补充跟不上渔获速度,幼鱼和补充群体又被提前大量捕捞,造成资源利用和补充不足的恶性循环,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内陆名贵鱼类富春江鲥鱼1958年野生捕捞量曾达10吨,富春江水库大坝建成后,加上一些其它原因,导致繁殖生态条件消失,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已难见踪影;太湖水域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上游产卵场因挖沙遭到人为破坏,太湖白鱼、白虾、银鱼等天然经济渔业资源严重衰竭,自然水域成了无经济价值的小型野杂鱼的乐园。我省近海和内陆众多水域水生生物种间平衡已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已遭破坏,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已迫在眉睫。
(二)“十一五”目标完成情况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受精卵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
我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我省在很多大江大河里放流四大家鱼,以改善种群结构,提高渔业资源量;七十年代又进行了河蟹的增殖放流;八十年代末,我省先后在千岛湖和象山港进行了银鱼移植和中国对虾移植增殖,取得了可喜成效。千岛湖移植增殖银鱼后,曾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银鱼产地之一;象山港进行中国对虾移植增殖,总投入产出比达1:5.58,并为众多中国对虾育苗厂提供了大量优质亲虾,促进了我省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省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511行动”(即5年时间投入1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0亿元)全面超额完成。
1、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为加强水生物增殖放流资金投入与保障力度,省财政从2005年起专门设立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专项资金。“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共计投入增殖放流专项资金约1.75亿元,每年在我省沿海和内陆水域放流苗种2.5~3.5亿尾.粒以上。增殖放流地点已遍及舟山海域、浙中、浙南海域、钱塘江流域、苕溪、瓯江、乌溪江、千岛湖等各类水域;放流种类已扩大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护理人员N1进阶N2考试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DB21T1342-2021 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pdf
- Unit-1-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超好用的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VIP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 VIP
- 医疗操作规程.docx VIP
- 湖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
- 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配实训工单) 实训手册(带答案).docx VIP
- 吊装施工专业技术方案(含计算).doc VIP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与检修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