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1.4.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诲人不倦》1.4

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自孔子以来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 所谓述,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些都是恢复周礼的需要。 评价: 1、述应该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应该渗透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2、另一方面,述是作的前提,离开了对前人成果的吸收和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3、述而不作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子曰:“吾自卫反[同“返”]鲁,然后乐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到整理],《雅》《颂》[原是《诗经》中两类不同诗的名称;因《诗经》中的诗为了演唱都配有乐曲,故这里的《雅》《颂》便指乐曲中分类的类名]各得其所。” 第十五章(9.15)教育态度(教师素养) 本章孔子自叙对诗乐的重视和高深造诣。孔子认为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顾鸿安《论语解读》 教育者的素养:重礼乐,造诣高深。 在孔子之前,中国早已有《诗》,是古代奏乐时相配的歌词,乐与诗是密不可分的。本来只称《诗》。汉代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相传周王室有专人收集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主管音乐的太师必须经常地征集、编写和整理一些歌辞。好的歌辞被充实保存下来,不好的被淘汰、删削;这样,久而成册,就是《诗》。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哀微,礼坏乐崩,诗或有句而不能成章,或有章句而不能成篇,而且与音乐脱节,无法歌唱。另外当时各国口语不同,在转相传授、抄录中,错讹在所难免,有些传本零落不全。不同版本中相重复的诗篇加在一起达三千余篇。这不利于孔子的教学工作。因此,孔子整理古代文献先从删定《诗》的篇章着手。 孔子参照各个抄本,进行校勘核对,辛勤地做了一番整理工作。首先删去了重复的篇章,经过删削后仅存三百零五篇,进而将这些篇章归类,分《风》《雅》《颂》三类。其次,是把整理过的诗篇都配上乐谱,能够弹琴歌唱。全部《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完成了这项工作,孔子得意地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诗歌的乐谱才入了正轨,错乱的歌词才有了头绪。” 这一工作规模宏大,几乎涉及到当时全部流行的歌词和乐谱,其艰辛可想而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在16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引起巨大震动。欧洲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方式 教育者的素养 提升素质 有教无类 文行忠信 德仁诗礼 因材施教 以身作则 重视古代文化 重礼乐 诲人不倦 总结 启发式、激励式、讨论式教育 通假字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唯通“惟”,只有;知通“智”,读zhì。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反通“返”,还复。(吾自卫反鲁) 女与回也孰谁愈? : 女通“汝”,你 。 其斯之谓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素以为绚兮:以素为绚兮 其斯之谓与:其斯谓之与 天何言哉 :天言何哉 状语后置 绘事后素:省略了介词“于”,绘事(于)素后 窃比于我老彭:介宾短语后置 省略句 ①礼后乎:省略了“义” ②始可与言:省略了代词“汝” ③吾与女弗如也 :省略了代词“之”,代“颜回” ④始可与言《诗》已矣: 省略“之” 成语 1、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没有种类的区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方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