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尾鲴种质标准编制说明-江西质量技术监督局
PAGE 4
《黄尾鯝种质标准》江西省地方标准
编制说明
目的意义
黄尾鲴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在我国的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均有分布。由于其具有肉厚、质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易捕捞,饲养简易、病害少等特点,并且该鱼以附生藻类、水底腐殖质和高等水生植物的碎屑为食,对饲料要求不高的特点,它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近些年,由于养殖驯化过程中的近亲繁殖、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等诸多人为因素影响,黄尾鲴的种质资源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黄尾鲴的养殖群体出现了生长缓慢、规格小,抗逆性差、性成熟个体变小等问题。为了保证优良养殖品种的种质纯度,尽快开展黄尾鯝种质鉴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促进黄尾鯝养殖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保证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标准制定实施,可严格规范黄尾鯝鱼种的质量要求,确保苗种的纯正及品质的优良,从而确保黄尾鯝养殖业的顺利开展,提高养殖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黄尾鯝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任务来源
《黄尾鯝种质标准》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黄尾密鲴良种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2014BBF60036)项目经费资助,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铜鼓县畜牧水产局高桥动检站联合编制完成。
编制过程及编制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4月份开始,成立了标准起草课题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任务,在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生长繁殖特性等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实地取样进行常规生物学测定、细胞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特性检测等准备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条件起草了标准草稿。
本标准草案主要以黄尾鯝的分类、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和人工繁育及养殖等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生产单位在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为依据,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养殖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参考标准和资料见表1。
本标准草案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照GB/T 1.1-2009关于“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产品标准的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已发布的同类标准的样本,在编写内容上要求简明、准确,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表1 参考标准和资料
GB/T?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和生长的测定
GB/T?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9??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9部分:含肉率测定
GB/T?18654.10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0部分: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GB/T?18654.1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1部分: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GB/T?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张燕萍, 徐先栋,章海鑫,李彩刚.黄尾鯝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5):10-14.
张燕萍, 章海鑫,傅义龙,等.军山湖黄尾鯝生物学参数及资源量估算[J]. 四川动物,2016,35(6):865-870.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的起草工作小组成员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铜鼓县畜牧水产局高桥动检站3个单位的代表组成,具体任务分工见表2。
表2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任务分工
姓名
工作单位
项目分工
张燕萍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项目总体负责。主要起草者
章海鑫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起草;项目协助
崔璀
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起草
傅义龙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起草
刘志放
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起草
范鸿潮
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与起草
吴意继
铜鼓县畜牧水产局高桥动检站
参与起草
本标准草案制定说明
5.1 样品采集和资料收集
本标准在严格遵循GB/T 18654.1-2008关于养殖鱼类种质检验规则的基础上,所采集的样品主要来源于鄱阳湖区天然水域。
5.2 形态特征
本标准对形态性状的描述遵循GB/T 18654.3-2008执行。根据鱼类形态分类学及骨骼学上的主要可数与可量性状指标,基于传统形态学和框架测量法的方法进行测定和描述。可量性状的测定来源于112尾鱼的实测数据。
生长与繁殖
生长与年龄的确定依据标准GB/T 18654.4-2008.体长与体重关系式来源于379尾鱼的实测数据。年龄测定来源与38尾实测标本。
营养成分
含肉率测定严格遵循GB/T 18654.9-2008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9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