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ppt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个性相比,个性强调的是独特性,是个人的行为方式;社会性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 一、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 1.谢弗和爱默逊的阶段模型 谢弗和爱默逊从儿童依恋对象的选择性, 即依恋行为的指向性发展的角度, 将儿童早期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非社会性阶段(0~6周) 该阶段婴儿只能发出哭、笑等无定向的信号。 (2)无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7个月) 该阶段婴儿会对任何人发出信号并从中得到安慰与关注。 (3)具体依恋阶段(7~11个月) 该阶段婴儿的依恋集中指向特定的个体, 依恋行为的组织也更具有选择性。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2.鲍尔贝的依恋阶段论 鲍尔贝根据儿童行为的组织性、变通性与目的性发展的情况, 把儿童依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前依恋期 (0~3个月)。这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他喜欢所有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 (2) 依恋关系建立期 (3~7个月)。这期间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3)依恋关系明确期(7个月~2岁)。这一时期婴幼儿对特定个体的依恋真正确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出现了对人的持久的依恋情感,并能与人进行有目的的人际交往。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2岁以后)。这时,幼儿开始考虑母亲的愿望、需要和情感。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婴儿在1岁左右都能与抚养者形成某种依恋关系。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 (Ainsworth,1973) 在著名的“陌生情境”研究中观察了一批白人中产阶级母亲与其婴儿的相互作用,观察每3周进行4小时,从出生持续到第54周。观察发现,不同婴儿对陌生情境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儿童和依恋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交往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1.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2.对儿童情感及同伴关系的影响 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进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的情感关系。显然,早期依恋对于日后发展确实产生了影响。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策略 1 .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并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1、婴儿同伴关系的发生 有人对2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并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 (1) 物体中心阶段。 (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婴儿早期的社会交往通常是积极的,到了1岁左右则有近半数的同伴交往是攻击性、冲突性行为,如打架、揪头发、推人等行为。 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3岁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 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