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脾脏病变的影像诊断
脾 脏 疾 病 CT 诊 断 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脾的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大外力打击,很容易破裂,脾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是能够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 脾脏由脾动脉供血。脾动脉是腹腔动脉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门处分出胃网膜 。脾脏左动脉和数支胃短动脉。脾动脉在进入脾门前多先分为上、下两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为二级分支或三级分支进入脾门。根据脾动脉分支情况,可将脾脏划分为2~3个叶和上极段、下极段两个段。相邻脾段之间动静脉的吻合甚少,形成一个近乎无血管区的平面。脾动脉分支进入脾实质后为节段动脉、进而分为小梁动脉,最后形成终末动脉,故脾实质由内到外可划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和周围区。 脾囊肿 T1WI稍低或低信号; T2WI高信号,边界清楚; 增强后,无强化; 囊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或出血,T1WI可出现部分或全部高信号,T2WI可出现混杂高信号; 表皮样囊肿可有分隔,囊壁偶有钙化; 寄生虫性囊肿罕见,囊壁多有明显钙化。 四、脾脓肿 是一种少见的脾脏的非特异性炎症。 常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史,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左上腹痛等。 脾肿脓 CT:单发脓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脓肿内可见气液面及分层现象。 平扫脓肿壁为等密度,增强后,壁呈环形强化。 多发脾脓肿表现为多数小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中心有高密度区,称靶征,脓肿无完整的壁,增强后不强化。 脾脓肿 早期,脾脏轻度增大,MRI信号改变不明显或呈轻度长T1稍长T2信号。 当液化坏死形成后,T1WI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脓肿壁形成后,T1WIT2WI均可见周围环形低信号。 增强后,早期无强化,延迟扫描,脓肿壁及分隔有轻度到中度异常对比增强。 脾脏肿瘤(二)、脾淋巴管瘤 是一种良性的淋巴畸形,又称淋巴水瘤。形成原因可能是局部的淋巴引流受阻,淋巴液在局部积聚造成的。 无特殊症状。 病理上分为三型,毛细淋巴管型、海绵状及囊性淋巴管型,各分型常混合存在。 脾淋巴管瘤 CT平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壁囊状低密度区,可单发或多发。 增强后,部分间隔可有强化。 脾淋巴管瘤 其信号强度取决于囊内液体蛋白含量的多少。 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 典型表现为囊样病灶的中央有纤维间隔形成,常以多房形式出现。 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主体不强化,分隔可强化。 七、脾错构瘤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是其正常成分的数量、比例失衡或结构异常。 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出现左上腹不适,部分患者有脾功能亢进症状。 常为孤立性病灶,主要为红髓构成,窦腔内含血量较周围脾组织中的血窦多,结缔组织小梁减少或缺如。 脾错构瘤 CT:脾往往增大,脾内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为主,边缘模糊,轮廓不规则。 增强后,有强化,常可见脂肪密度和水样密度结构。 脾错构瘤 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为中等高信号,边界清楚。 增强后,动脉期和门脉期轻至中度弥漫性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均匀强化。 脾脏肿瘤十一、脾肉瘤 是侵袭性原发脾恶性肿瘤。 常见出血、坏死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T1WI呈低信号,出血区表现为高信号。 T2WI呈低信号,坏死区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脾外伤 包膜下血肿:新月形。1-2d—等密度;10d—低密度;血肿不强化 脾实质内血肿:圆或卵圆形,等或低密度,周围被脾实质包绕 脾撕裂:单一线状低密度区。边缘不清(平扫,早期),边缘清楚(增强,愈合期) 粉碎脾或脾中断:多发低密度区,不增强.部分为挫伤或血栓影响 脾破裂 脾破裂被膜下出血 外伤脾破裂 脾外伤后血肿 脾破裂 脾破裂腹腔积血 脾脏肿瘤 八、转移瘤 较原发性肿瘤多见,血行转移常见。 原发灶:肺癌、胃癌、结肠癌等 CT表现: 无特征性。 1.多个大小不等或不规则形低密度 区。不均匀强化。 2. 巨大肿块,中央可有坏死。 3.?脾大。 4. 注意和淋巴瘤鉴别. 脾脏肿瘤 九、白血病 脾脏增大或低密度肿块. CT表现: 类似淋巴瘤. 脾脏肿瘤 十、血管肉瘤 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生长速度快,愈后差。 CT表现:多发或单发低密度肿块,可含有囊变、坏死区。不均匀强化。 脾脏肿瘤 十二、血管瘤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脾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出现上腹闷胀不适等症状。 肿瘤边界清楚,由扩张、相互连接的薄壁血管构成,内称扁平内皮细胞。 CT表现:同肝血管瘤。 * * 正常解剖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具有造血和血液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