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图文_百.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一.Sci.2011,39(11:6835—6836,6838责任编辑郑丹丹责任校对李岩 城镇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少伟1”,宋岭1”,李志民1(1.髓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45
摘要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演变及组成的分析,从城镇规模、居住人口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模等方面。 论述了配套建设过程中影响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为适应新形势需要而增加的类型和设施。
关键词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11—06835—02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Residential Are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姒NG Shao-wei et 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u,Shaanxi 710055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evol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dices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l-ea during the process of supposing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city scale,stmctult of population。 living standards of residents and the reasonable scale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and it Was proposed to add some types of facili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Type;Influencing factors
l我国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演变
1.1发展初期阶段 建国初期是我国现代住宅建设史上
的第一个活跃期。1950年中期受前苏联居住街坊理论的影
响,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要求为原
则。此时的住区建设已较注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其
大多布置在街坊的几何中心,服务半径均匀,使用方便,但规
模较小,项目不够齐全。随着住宅区规划建设以小区模式在
我国的推广,1960年初全国各大中城镇分另0建设了不同规模
的小区。由于这种模式适合我国国情,因而得到迅速推广。
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体
居住模式。
1.2适应与调整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的经济和
管理职能极大增强.住房制度的改革逐步推行,住宅建设开
始走上商品化的轨道。1980年国家建委提出了居住小区公
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对小区所要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按一般规模和千人指标做了量化规定,提高了小区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的可操作性,配置规模的需求从占住宅建筑面积的
8%提高到15%,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
在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活动站的建设上,适应了当时人们物
质文化生活提高的需求。
1.3动态规划建设与发展阶段 19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
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具有不同特点
和档次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运而生。此阶段是我国小区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史上发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一是
性质变化。大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从福利型转变为服务型。市
政公用设施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
设施则完全市场化,其设置内容及建设规模也随着经营体制
的转变趋向小型化、多样化;二是文体设施需求旺盛,老龄服
务设施突显短缺;三是私家车的出现增加了停车场的建设规
模;四是居民阶层化和住宅商品化促使居住空间发生分异,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复舍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科研基金资助项目(HSJ
张少伟(1971一,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
读博士。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
E.mail:zbangshaowei@.Cll。
20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