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中龄林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与施肥试验研究.docVIP

杉木中龄林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与施肥试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杉木中龄林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与施肥试验研究

杉木中龄林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与施肥试验研究   摘 要:杉木中龄林抚育采伐后,开展了不同保留密度和施肥试验,6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分不同保留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林分胸径生长量随着保留密度的减少增加显著,林分蓄积要保持较大的生长量,林分保留密度和蓄积量应科学合理;与未施肥试验地相比,施肥后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等生长量显著提高,生长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杉木;密度;施肥;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94-0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之一,占全国速生丰产林面积的10%[1]。杉木造林密度一般较大,通过抚育采伐调整林分结构已成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的关键技术[2]。施肥作为维持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在杉木培育中应用十分广泛[3,4]。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对杉木林采取不同经营措施的评价比较难,关于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和施肥措施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研究较多,但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结论不一。为此,笔者以6年的时间跨度研究了杉木中龄林间伐后不同保留密度和施肥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为本区域杉木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借鉴。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古田黄田国有林场里井工区13大班10小班内,东经118°36′15.3″,北纬26°25′19.2″,地处闽江中游东岸。土壤红壤,成土母岩为岩浆岩,土层厚96cm,腐殖质层23cm,立地指数15,海拔100~160m,平均坡度20°。属中亚热带沿海季风型气候地带,年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1 610mm,高温多雨常相伴出现,年无霜期310d左右。小班造林面积5.733 3hm2,1995年栽植,初始密度2 280株/hm2,杉木纯林,林下植被以五节芒、蕨类为主,盖度0.7。2004年进行第一次抚育采伐,2009年进行第二次抚育采伐。2009年伐前林分平均胸径13.1cm、平均树高12.4m,林木株数1 440株/hm2,单位林分蓄积123.2m3/hm2。   2 试验设计与调查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不重复设计,A因素沿等高线排列设置4个水平,B因素按上、中、下坡位设置3个水平,共设12个小区,各试验小区面积为667m2,小区坡向基本相同。2009年下半年进行第二次抚育采伐,伐后各试验小区林分保留密度严格按试验设计要求,各小区之间保留3~5行(列)林木作为隔离带。施肥时间为2010年3月,施肥方法按常规进行。   2.2 研究方法 分别于2009、2015年12月,每木调查各个小区的林木胸径和树高,采用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公式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计算各试验小区的立木材积。有关调查、计算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PS软件计算。   3 结果与分析   3.1 杉木本底值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为提高试验准确性,减少试验误差,试验设计时应遵循单一差异原则,但从2009年抚育采伐后林分状况调查结果(表1)可知,采伐时各试验小区保留密度可以严格按照试验设计控制外,其他林分因子如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对本试验结果可能存在影响。1919年英国植物生理学家Blackman认为,植物生长服从复利法则,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株越大,其生产的干物质就越多。因此,在分析试验结果数据前,以2009年伐后林分状况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为自变量,分别以伐后6年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等生长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以消除试验本底值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小区杉木6年生长量见表2,各回归方程经F值检验,杉木胸径、树高、林分蓄积等生长量方程的F值分别为2.152、1.961、0.787,均小于F0.05(2,9)=4.26,即试验本底值与各试验结果之间回归关系不显著,试验结果数据不必进行调整,可直接以6年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各试验小区杉木林分间伐后调查结果(2009年)   [因素/项目 B1(250g) B2(500g) B3(CK) 胸径(cm) 树高(m) 蓄积(m3) 胸径(cm) 树高(m) 蓄积(m3) 胸径(cm) 树高(m) 蓄积(m3) A1(1125株/hm2) 14.9 13.72 9.322 14.3 13.03 8.256 13.2 12.45 6.859 A2(900株/hm2) 14.5 13.52 7.007 14 12.94 6.318 12.5 12.15 4.867 A3(675株/hm2)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