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高中语文的区别-高中课件精选.ppt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大王来何操?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 (判断句) * 虚词 (五)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 例: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六)叹词:表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例:“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 一、找出下边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1、我轻轻地叩着门板,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 2、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随堂练习: * 二、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应该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主语?? =????? 谓语?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1、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2、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 句子成分 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 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例:?? 杨亚 写? 字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 句子成分 ( 主?? 语??)(谓语、宾语) 例:??? 猫捉鱼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是学生 * 句子成分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 句子成分 例:?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②.[高兴]地唱 ③.(一首)歌 ④.歌唱得<好> * 句子成分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 1、选出对下边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宾语是“在眼前”。 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延安机场”,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情景”,谓语中心语是“出现”,补语是“在眼前”。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十几年来”,谓语是“延安机场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 随堂练习: * 二、划出下列句子的成分: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 *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 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 莲,花之君子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鱼,我所欲也 * 3.用“为”、“乃”、“则”、“悉”、“皆”、“本等词表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环滁皆山也。 臣本布衣 * 4、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