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谷氨酸的提取 2007-10-22 1 等电点提取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分子中有两个羧基和一个碱性氨基,其等电点为pH3.22,当Glu所处溶液的pH等于其等电点时,它的溶解度最低,glu会以晶体析出,得以和发酵液中的残糖等杂质分离。 谷氨酸等电点的性质:溶解度最小,在pI时正负电荷相等,总静电荷等于零,形成偶极离子,在直流电场下,既不向正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glu分子相互碰闯,通过引力作用结合成较大的聚集体而沉淀出。因而在pI时,glu的溶解度最小。 2 影响谷氨酸溶解度的因素 (1) pH (2)温度 (3) 杂质影响:如残糖、氨基酸、菌体、胶体等 3. 影响谷氨酸结晶的因素 (1)谷氨酸含量 太低( 3.5%),难以结晶 太高(8.0 % ),β-型结晶比例增加 2)温度与降温速度 30oC,β-型结晶明显增加。 3)加酸速度和终pH 加酸速度过快是β-型结晶产生的重要原因。 4)投晶种与育晶 投晶种关键: 使用质量好的晶种 掌握恰当的投放时间 育晶 5)搅拌 6)残糖 7)菌体 第七章 谷氨酸制味精 二 、中和液除铁、除锌 1.中和液中铁、锌离子的来源 铁离子:由于生产原材料不纯而夹带铁离子,特别是设备的腐蚀而游离出较多的铁离子。 锌离子:则主要是提取工艺采用锌盐法而带入谷氨酸中,一般含锌离子1500ppm左右,若谷氨酸不经水洗,合锌离子可高达3000ppm以上。因此,在味精精制过程小必须加以除去。 2. 中和液中铁的存在形式 中和液中的铁离子多数以二价离子存在,三价离子较少。原因是二价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会转变为三价离子。 3.除铁的方法 目前国内除铁、锌离子的方法主要用硫化钠和树脂法两种。 (1)硫化钠除铁、锌原理: 由于谷氨酸半成品中的铁离子以络合形式存在,所以在中和除铁过程中所用的硫化碱量要超过测定所得的游离态亚铁离子量近10余倍才能除尽。 注意事项: a.硫化碱质量要求 硫化碱含硫化钠在63%以上。不溶物少于1%,水溶解后颜色为微黄色澄清。 b.加硫化碱要适量 硫化碱用量不宜太多或太少,否则将出现不沉淀。一般要稍过量即可。否则影响质量。 C 加硫化碱的温度要严格控制在50℃以下。因为中和液偏酸性(pH6以下)在高温下,加入硫化钠则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溢出。硫化域气体比空气重,无色,有腐蛋臭,人们吸入中毒。 2 树脂除铁 用于谷氨酸中和液除铁的树脂有通用1号、122弱酸性阳离子树脂。以通用1号树脂除铁效果好。 树脂除铁的基本原理 中和液中的铁与谷氨酸螯合,形成络合物形式存在。利用带有酚氧基团的树脂 (表面具有较强的配位基团)使络合铁与树脂螯合成新的更稳定的络合物,以达到除铁的目的。 (3)树脂除铁的影响因素 1)树脂的离子形式对吸附的影响: 用处理好的通用1号树脂,分别转为H+型和Na+型,在其它上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上柱比较。 (4)吸附流量对吸附的影响 第五节 中和液的浓缩和结晶 三、结晶过程和影响结晶的因素 1.结晶的过程 结晶的过程通常包括晶核的形成晶体的长大两个阶段。 (1)晶核的形成称为起晶,三种方法: 自然起晶法 刺激起晶法 晶种起晶法 (2)晶体的长大 2.影响结晶速度的主要因素 过饱和系数 液膜的厚度 温度与 真空度 夹层压力 稠度 料液质量 晶种质量 5)温度敏感突变株 机制:利用温度敏感菌株,当温度变化时,参与合成细胞膜结构的酶的遗传密码转换(A-T变G-C或反之)或颠换(A-T变为T-A或C-G变为G-C),使得合成的酶的失活,从而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膜结构。 控制关键:温度转换时间。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作用机制:(抗生素)抑制细胞壁糖肽转肽酶活性,影响细胞壁糖肽的生物合成。 控制关键:添加时间。 第四章 谷氨酸发酵菌及其扩大培养 1 谷氨酸生产菌形态及生理方面共同的特征: 细胞形态为球状、棒状或短杆状; 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抱,无鞭毛,不能运动;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同时发生细胞膜渗透性的变化; 都是需氧型微生物; 脲酶强阳性和生物素缺陷型; CO2固定反应酶系活力强,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 a-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弱; 还原型辅酶II(NADPH2,)进入呼吸链能力弱; 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以及明胶,能利用醋酸,不能利用石蜡; 具有向环境中泄露谷氨酸的能力; 不分解利用谷氨酸,并能耐高浓度的谷氨酸,产谷氨酸5%以上。 2 依据谷氨酸合成特点,提出发酵菌株选育方法 (一)选育耐高渗透压菌株 1.耐高糖 选在20一30%葡萄糖的平板上生长好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