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药剂学:第一章-绪论.ppt
Study technique for absorp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 循环系统因素 疾病因素 一、消化系统因素 (一)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不同部位的胃肠液有不同的pH值。 酶类对药物的降解: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胆汁酸盐: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糖蛋白:吸附药物阻碍药物吸收。 不流动水层(stagnant layer):400 nm 溶媒牵引效应(solvent drag effect):促进作用 (二)胃排空与胃空速率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运动方式:全胃性的慢紧张性收缩 以波形向前推进的蠕动 胃空速率: gastric emptying rate 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正比(-dV/dt=KemV) 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5点 食物的理化性质:流体食物较固体食物胃排空快 粘度和渗透压:粘度小、渗透压低时,胃排空快 食物的组成:糖类>蛋白质>脂肪 药物: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吗叮啉) 延缓排空药物(抗胆碱药,抗组胺药) 其他:身体位置、精神因素等 药物的排空速度: 大多数药物:扑热息痛,空腹服用 吸收部位局限的主动转运药物:维生素B2,饭后 易被胃酸破坏或有刺激性的药物:阿司匹林,饭后 (三)药物在肠内运行 分节运动:环型肌的收缩与舒张,起混合作用 蠕动:推进内容物 粘膜与绒毛的运动:粘膜肌层收缩,更有利于吸收 (四)食物的影响 胃内粘度增加,吸收水分,影响崩解和溶出速度 改变胃排空速率,影响吸收速度或吸收量 高脂肪食物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灰黄霉素 高蛋白食物影响以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左旋多巴 (五)药物在肠内的代谢:消化酶、肠道菌群产酶 二、循环系统因素 (一)血液循环:血流速度与透膜速度 (二)肝首过作用:liver first pass effect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 (三)淋巴循环:大分子药物 三、疾病因素(自学) (一)疾病可改变胃内酸碱度:溃疡病 (二)改变肠内停留时间:腹泻、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解离度与脂溶性 溶出速率 药物在胃肠中的稳定性 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 一、解离度与脂溶性 (一)解离度 pH—分配学说 Henderson-Hasselbalch (H-H)方程: 弱酸性药物 pKa – pH = lg ( Cu / Ci ) 弱碱性药物 pKa – pH = lg ( Ci / Cu ) 例题:水杨酸、奎宁 药物在肠内的吸收不符合pH-分配假说,一般较高,原因: 吸收表面的微环境pH较低,大约5.3左右 分子型和离子型药物的平衡转化 有膜孔途径 小肠吸收表面积大 (二)脂溶性 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 张丽锋 zhlf7@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生物药剂学的由来 苯妥英钠、地高辛中毒事件 异烟肼、奥美拉唑 普萘洛尔,泼尼松片 1961年,Wagner总结了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标志着生物药剂学的形成。 ? 二、生物药剂学定义:biopharmaceutics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剂型因素: 化学性质:不同的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等。 物理性质: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度。 剂型及用药方法:不同剂型、给药途径。 制剂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影响药物吸收状况。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和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影响药物稳定性。 生物因素: 种族差异:不同种属、同一种属不同地域的差异; 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 年龄差异:生理功能的差异,药物反应性不同。 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节律、妊娠期、各种疾病等因素能引起药物体内过程的变化; 遗传因素:药物代谢酶的比较大的个体差异;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分 布 代谢 药物制剂 结合型药物 游离型药物 血浆蛋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靓仔资料库讲义】2025资料分析理论实战讲义(合集)(1).pdf VIP
- 1993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doc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中小学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科技驱动的滴滴出行营销模式研究.docx
- 《生物药研发策略解析》课件.ppt VIP
- 2023年在巡察动员会上的主持词 .pdf VIP
- GB_T 25849-2024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docx VIP
- 国开城市管理学1-11章节自测.pdf VIP
-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DB33-T 904-2021).docx
- 如何做好患者的跌倒评估和预防?.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