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煤矿地质学-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地质学-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ppt

第五章 煤与含煤岩系 第一节 成煤作用 一、成煤植物 二、成煤作用 三、成煤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煤的物质组成、性质与分类 一、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 二、煤的性质 三、煤的分类 第三节 含煤岩系和煤田 一、含煤岩系及其类型 二、 含煤岩系的组成 三、煤田、聚煤期及聚煤区 前言 煤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性?中国的煤碳资源主要分部在哪些区域?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学习和掌握有关煤的一些知识,如成煤作用,煤种,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顶板、底板、标志层岩性,煤在地下的赋存情况等 。 第一节 成煤作用 一、成煤植物 煤是由植物转变而来的。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植物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 低等植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活多细胞构成的丝状和叶片状植物体。最大特点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构造比较简单,多数生活在水中,如:菌类和藻类; 高等植物的最大特点是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除苔藓植物外,其它植物常能形成高大乔木,具有粗壮的茎和根。 由低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 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因其含有大量的腐植酸而得名)。 在自然界中,腐植煤占绝大数,目前开采的也主要是腐植煤,所以腐植煤是介绍的重点。 二、成煤作用 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转变而成的。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成煤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在泥炭化阶段,低等植物及浮游生物遗体经泥化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遗体 经泥化作用形成泥炭;在煤化阶段,腐泥转变为腐泥煤,泥炭经煤成岩作用转变为褐煤,褐煤经煤变质作用变为烟煤和无烟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均属腐植煤类。 (一)泥炭化阶段 1、腐泥化作用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湖沼、泻湖和海湾等还原环境中转变为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称为腐泥化作用。 2、泥炭化作用 当生活在湖泊、浅海等水体中的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死亡之后,在水体表层和下沉到水底的过程中,先遭受一定程度的氧化分解。沉向水底后,由于水层和随后沉积物的覆盖,转入缺氧的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低等植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遭到分解。然后经过化学合成作用,形成一种含水很多的棉絮状胶体物质(富含沥青质)。这些物质与泥砂混合后进一步变化,即形成了腐泥。这一过程为腐泥化作用。 (二)煤化阶段 泥炭或腐植煤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煤化作用分为煤成岩作用和煤变质作用两个阶段 1. 成岩作用 泥炭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其沉降到地壳较深处,在上覆泥砂等沉积物的压力作用下,泥炭逐渐被压紧、脱水、固结,趋于致密。同时,泥炭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也发生一定变化,其中碳含量增加、氢氧含量减少,腐植酸含量降低。泥炭转变为褐煤,这一过程为成岩作用。 腐泥形成后,经成岩作用,转变为腐泥煤。 2.变质作用 褐煤形成后,当地壳继续下降,使其沉降到地壳更深处,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褐煤内部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发生变化,碳含量进一步增加,氢氧含量继续减少,光泽增强,密度增大,挥发分逐渐减少,腐植酸完全消失。褐煤转变为烟煤、无烟煤。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 腐泥煤形成后,经变质作用,使煤的变质程度不断提高,形成高变质的腐泥煤。 三、成煤的必要条件 煤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受一定条件控制的。资料表明,自然界煤的分布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不均衡的。综合起来,煤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植物条件 、气候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地壳运动条件 。 (一)植物条件 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没有植物的生长繁殖,就不可能有煤的形成。因此,植物的大量繁殖是形成煤的基本条件。 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历史来看,虽然震旦纪前就已经出现了生物,但是煤主要是在最近数亿年内植物大量繁殖之后形成的。植物的大量繁殖是从石炭纪开始,特别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植物生长繁茂,种类繁多,森林广布,对成煤十分有利。因此,伴随植物界的飞跃,出现了地史上重要的聚煤期,即石炭——二叠纪聚煤期,侏罗——白垩纪聚煤期及第三纪聚煤期。上述三大聚煤期在我国均有聚煤作用发生。 (二)气候条件 气候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解,只有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才能大量生长繁殖。同时植物遗体也只有在积水的沼泽等地带,才能免遭完全氧化分解,逐渐堆积起来。而沼泽的发育也要求潮湿的气候。因此,温暖、潮湿的气候是形成煤的重要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