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地质知识 2.ppt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 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煤系 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第四节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资源/储量 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组成及地史的概念 埋藏在地下的煤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是地壳物质运动和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一、地质作用 1.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2.外力地质作用 它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 、固结成岩 。 二、地壳的组成 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厚度变化大,大陆地壳较厚,平均35Km,最厚的地方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达73km。而海洋较薄,约6-8km,平均约6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的下界为莫霍面。 地壳又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叫硅铝层,平均厚度10Km,主要成分是硅(73%)、铝(13%),密度较小为2.7g/cm3,该层不连续,只有大陆才有,大洋底缺失。 下层叫硅镁层,主要分成是硅(49%)、铁和镁(18%)、铝(16%),密度较大为3.1g/cm3,该层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底都有,局部地区缺失。 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照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划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别。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岩浆冷凝而成。 火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生成也都与火成岩有关系,所以人们很重视对它的研究。 变质岩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重力、地壳运动或岩浆浸入的高温作用下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成分和性质而变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岩石产生变质是由于温度、压力等的变化或是掺进、带出了某些成分引起的。变质的结果是它们变成了另一种岩石类型。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叫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 沉积岩 三、地史的概念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在45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地壳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上的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研究表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矿物、岩石,任何地貌和构造形态以及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是地壳发展演化的产物。 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及古生物的发展,将地壳发展历史的主要阶段及其顺序,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大的时期。 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煤系 一、成煤作用 1、成煤植物 低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泥煤。高等植物形成的煤叫腐植煤。 2、成煤作用 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全部过程叫成煤作用。这个过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 成煤作用分为二个阶段: 泥炭化(腐泥化) 阶段和煤化阶段 (1)泥炭化(腐泥化)阶段 植物繁殖、死亡、堆积,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分解、化合、聚积,高等植物形成泥炭,低等植物则形成腐泥。 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在湖泊、泻湖、海湾等还原环境中转变成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叫腐泥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为泥炭的过程叫泥炭化作用。 (2)煤化阶段 泥炭或腐泥形成后,由于地壳下降而被其它沉积物覆盖,则进入了煤化作用阶段。此时生化作用停止,代之以物理化学作用。包括了二个连续过程: 成岩作用:泥炭(腐泥)在温度、压力作用下,经压实、脱水、固结转变成褐煤(腐泥煤)。 变质作用:褐煤继续在温度、压力、时间影响下转变为烟煤、无烟煤、天然焦或石墨。 3、成煤必要条件 【a】植物条件——成煤的物质基础。 【b】气候条件——影响植物生长和植物的分解,温暖潮湿是重要的气候条件。 【c】地理条件——植物遗体的堆积场所。 【d】地壳运动条件——地壳均衡沉降(沉降速度与植物堆积速度平衡)。 二、煤的物质组成、性质与分类 1、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 煤岩成分:煤岩成分指肉眼能见到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又称为宏观煤岩类型,即丝炭、镜煤、暗煤、亮煤。 宏观煤岩类型:根据煤层的平均光泽强度及煤岩成分的组合情况,可将煤划分为光亮型、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四种类型。 实际工作中,只有变质程度相同的煤才能互相比较和划分不同类型,划分的最小厚度一般为3~10cm。 2、煤的性质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保安员从业资格证及保安岗位职责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pdf VIP
- 2022-2023北京海淀八年级地理期中练习(2).pdf
- 2024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4 Revision课件(共38张PPT).ppt VIP
- 二元期权实盘交易入门宝典案例实例.pptx
- (康德二诊)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危房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docx
- DBJ51T155-2020 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标准.pdf
-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