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PDFVIP

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2卷第3期 水 生 态 学 杂志  Vol.32,No.3 2011年 5月 JournalofHydroecology  May, 2011 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1,2 1 1 1 1,2 1 黎 炯 ,叶 星 ,卢迈新 ,邓国成 ,迟妍妍 ,黄樟翰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8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摘要:从患病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鱼苗的病灶处分离到1株细菌GDZ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具 有较强毒力。经ATB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补充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维氏气 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药敏实验结果显示,29种药物中,米诺环素等15种化学试剂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 抑菌作用。 关键词:罗非鱼;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S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3-0132-05   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隶属鲈形目、鲈形 1 材料与方法 亚目、丽鱼科、罗非鱼属(亦称丽鲷科、丽鲷属),该 属鱼类原产于非洲,现已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中 1.1 试验材料 国是罗非鱼养殖大国,其养殖产量占世界总量的 发病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GIFTstrain) 50%以上;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是我国罗非鱼的主 鱼苗样本采自广东珠海养殖场,均尾重0.5g左右, 养地,每年出口额超过7亿美元,出口量超过20万t 健康罗非鱼由台山某罗非鱼养殖场提供,均尾重约 (折合活鱼近60万t),仅是广东每年罗非鱼的产量 0.5g。PCR仪为EDC-810(广州东胜创新生物科 约60万t(卢迈新和黄樟翰,2005)。抗病力强是罗 技有限公司),ATB细菌鉴定系统及生化鉴定试剂 非鱼被广泛养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近年来,我国罗 条ID32E等均为法国Biomerieux公司产品;细菌基 非鱼的细菌性病害频繁发生,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 因组提取试剂盒购自广州铂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等均可引起罗非鱼 药敏实验所用的抗生素药物购自浙江杭州天和微生 死亡(刘加波等,2006;李波等,2008;邓显文等, 物试剂有限公司;PCR反应体系产品购自Takara公 2009;卢迈新等,2010);其中,2009年链球菌病的暴 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发使罗非鱼养殖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对养 1.2 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 殖罗非鱼的病害检测,随时掌握病害发生情况,迅速 发病罗非鱼的主要症状为肠道肿大、有积液、肌 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确保罗非鱼养殖业的健 肉轻微出血,现场用75%的酒精棉球对样鱼体表进 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3~5月,广 行消毒,无菌取样器取其肝、脑、肾和肠组织,划线接 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发生了较大范围的病害,感 种于血琼脂平板。28℃培养24h后,挑取形态一致 染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本实验室即到现场进行调 的优势菌落进行纯化培养,纯化后的细菌用于人工 查,并分离患病鱼病原菌,对其中1株致病菌进行分 感染试验和生化及分子鉴定。 类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提出了针对此病原 1.3 人工感染试验 菌的防治方法。 经分离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