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300N润滑油系统说明书.doc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D60A-000152ASM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录入员 王敏
版本号:A
东 方 汽 轮 机 厂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D300N-002004BSM
编号
第 全 册
2001年7月31日
编号
D300N-002004BSM
编制
校对
审核
会签
审定
批准
目 录
序号 章-节 名 称 页数 备 注 0-1 0-1 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9
0-1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使用说明书
1概述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主油泵—射油器供油方式。主油泵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其出口压力油驱动射油器投入工作。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提供润滑油;向危急遮断装置供油;向发电机氢密封空侧提供密封用油以及为顶轴装置中油泵提供充足的油源。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
2系统的构成
本系统主要由主油泵、射油器、集装油箱、交流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溢油阀、冷油器、切换阀、排烟装置、顶轴装置、油氢分离器(电机厂供)、低润滑油压遮断器、单、双舌止逆阀、套装油管路、油位指示器及连接管道,监视仪表等设备构成,见图0-1-1。
3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3.1 主油泵
主油泵为单级双吸离心式油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联接,由汽机转子直接驱动。它为射油器提供动力油,其详细说明见《主油泵使用说明书》(M109-511000ASM)。
主油泵吸入口油压为 0.09~0.12MPa
主油泵出口油压为 1.9~2.05MPa
主油泵额定转速 3000r/min 耗功 ~200kW
3.2 射油器
射油器由供油射油器(I号)、供润滑油射油器(Ⅱ号)组成。射油器喷嘴均为多孔喷嘴,在射油器吸入室内设置有止逆板,对吸入油流起止逆作用。其详细说明见《射油器说明书》(D300N-505000ASM)。
特性参数见表1
表1
项目 出口压力 出口流量 名称 单位 MPa l/min 供油射油器(1号) 0.205 3179 供润滑油射油器(2号) 0.331 3600 集装油箱
油箱采用组合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润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油烟装置,油位指示器,射油器,电加热器,溢油阀等集中在一起,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正常运行时油箱油容量30.6m3。其详细说明见《集装油箱说明书》(D300N-501000ASM)。
交流润滑油泵
该泵为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油泵,在机组启动和停机工况时及润滑油压低于0.05MPa时向机组各轴承、盘车装置及顶轴装置提供充足的润滑油,其驱动电机为防爆电机,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125LY-35-4型润滑油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特性数据
扬程 35m 流量3000l/min
转速 2950r/min 电源 AC380V
电机功率 45kW
直流事故油泵
该泵为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油泵,仅供机组停机时使用。当润滑油压低于0.04MPa或交流失电时向各轴承提供润滑油以满足机组安全停机,其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125LY-23-4型润滑油泵安装使用说明书》。
特性数据
扬程 23m 流量 2600 l/min
转速 3000 r/min 电源 DC220V
电机功率 22kW
溢油阀
该阀为弹簧式溢油阀,它安装于油箱内,位于冷油器出口后的润滑油母管上,用来调整润滑油母管压力,保证轴承进口的压力和流量稳定,使整个润滑油系统供油充足可靠。其详细说明见《溢油阀说明书》(M536.X01SM)。
特性数据
正常溢油量 Qc=100 L/min 正常溢油压力 Pc=0.196MPa
最小溢油量Qmin=0 L/min 最小溢油压力 Pmin=0.176MPa
最大溢油量 Qmax=500 L/min 最大溢油压力 Pmax=0.255MPa
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