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民间祭祀组织社和会初探
中国古代民间祭祀组织社和会初探
秦汉以后的祭祀活动分别在宫廷、官府、民间3个层次上进行。民间祭祀活动一般由“社”、“会”组织实施。本文探讨民间群体性、公共性祭祀活动,对民间祭祀组织“社”“会”进行考察梳理。
关键词:社会 民间祭祀组织 民间宗教
作者车文明,1961年生,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一
社与会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宗旨,依照一定的规则, 自愿结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社会组织,类似于今天的社团。
社,通常指主某一片土地之神,即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段注引《五经异义》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封五土以为社。”地主即土地之神主,也就是土地神。社又指祭祀社神之所――社坛,以五色土筑成,又称五色土坛。《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以后又有郡社、州社、县社等。由于大地是万物之母,而民以食为天,所以社稷(土地神与谷神)又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所谓江山社稷是也。大约秦汉以后(尤其是宋代以后),县一级以上各级政府直至朝廷,都设立社稷坛,所谓“社稷之祀,自京师以及王国府州县皆有之”。在民间,除某些时候按规定多少家为一社立坛外,比较普遍的形式则是到处都有的土地庙。每种坛都有一定的空间意义与等级规范(方位与大小都有规定),代表了各自不同的统治区域与统治权威,从而构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等级序列与空间网络。
周代,每二十五家共祭一个社神,二十五家就是一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注:“二十五家为社。”疏:“《礼》有里社,……以二十五家为里,故知二十五家为社也。”后世将这种单位名之为“里社”,成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汉代一百家为一社。《礼记?祭法》“社”郑玄注:“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元代五十家为社。《元典章》《劝农立社事理》条规定:
诸县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为一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如一村五十家以上,只为一社,增至百家者,另设社长一员。如不及五十家者,与附近村分相并为一社。若地远人稀不能相并者,斟酌各处地面,各村自为一社者听,或三四村五村并为一社,仍于酌中村内选立社长。
明代规定,每百户立坛祀土谷之神,也叫“里社”。顾炎武说:“社之名起源于古之国社、里社,故古人以乡为社。”
在汉代,人们出于共同祭祀活动或互助合作等需要,在作为社会基层组织的里社之外,自愿结成属于民间社团性质的私社。《汉书?五行志》载:“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其所禁者大概就是属于这种非法的社。张晏注: “民间三月九月又社,号曰私社。”臣瓒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私社。”晋代,社这一组织形式被引入佛教信仰之中。晋无名氏《莲社高仙传?慧远法师》:“既而谨律悉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不期而至者……结社念佛,世号十八佛。”隋唐五代至宋初,私社盛行,大致有两类:一种为主要从事佛教活动的结社,一种为经济生活互助的结社。
会可指会合、聚合、聚会、集会。人、物聚集之地也称会。从语源学的角度看,社早于会,社与会在释义上也有一定的区别。但在古代中国,每当社日举行春祈秋报活动时,常常举行一些迎神赛会的仪式,这样社与会并称,于是有了“社会”这一名称,对于社曰,《古今类书篡要》解释曰:“社无定日,以春分后戊日为春社,秋分后戊曰为秋社,主神曰勾芒。民俗以是时祭后土之神,以报岁功,名曰社会。”社会的起源较早,唐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载有晋史道硕的《田家社会图》,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不少关于南北朝民间社会的记载。北京房山辽应历十五年(965)重修云居寺碑额即题“重修云居寺一千人邑会之碑”。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o应、白席、歌唱之人。”《梦粱录》亦曰:“诸寨建立圣殿者,具有社会,诸行亦有献供之社。”此外《都城纪胜》、《武林旧事》等对南宋社会的记述也颇为详尽。
入宋以后,结社、结会现象已遍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大致有秘密性会社、宗教性会社、军事性会社、经济性会社、文化娱乐性会社等几大类。
宋代出现了并社为会的现象,如江苏昆山,每当四月望日,“山神诞,县迎神,设佛老,教以祈岁事,并社为会,以送神。”可见,民间春秋社祭活动已与佛道会社合并起来进行了。
二
大致而言,民间祭祀组织“社”与“会”的组成方式有四类。首先是按地域人口组成,这在广大乡村最为普遍。一般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一村一社,有时,较大的村庄可以有数个社,较小的村庄则几个村合为一社。早在北宋时,今山西泽州县就众多的“社”负责维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