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郑州第十六中学.DOC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郑州第十六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郑州第十六中学

PAGE PAGE 1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业发展的表现;早市、夜市、交子的出现;徽商与晋商;市、镇和城市朝贡贸易等概念或商业现象。 (2)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理解商业的发展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4)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微商与晋商等重要概念。认识柜坊与飞钱和后世的银行与汇票的关系。分析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 (2)体会宋元商业繁荣产生的影响;通过两宋商业发展与当时政局的关系,体现政府控制商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海禁和闭关政策等问题的探讨分析,感悟中国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4)感悟徽商与晋商艰苦创业的精神及其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必修一、二相关联系】 古代商业的发展,有赖于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或者市集的出现,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要发展,应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对应。在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宗法制、分封制,这些政治制度保证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一政治制度的超稳定性,确保了中国古代商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发展。不过,由于受到古代统治者指导思想的影响,中国在古代封建社会里,长期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新课导入 导入一:学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有没有同学思考过:商业到底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也可指导学生结合书本封面和书17页关于山西票号——日升昌的材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并思考票号和后来的什么机构类似?它在商业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导入二:师:谈到商业,同学们必然有疑问,商业是从哪来的呢?下面大家看一段材料: 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材料表明了商业与农业、手工业是什么关系? 师:商业起源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那么古代商业是怎样发展的?有何特征? 一、古代商业在各历史时期发展的概况。 (一)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周 表现:“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 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例:《国语》载:“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商周( ) (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者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D、 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2、春秋战国: 表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特点: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为什么我们把善于做生意的人称之为商人?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朝商业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贝币)。今天与商业有关的财、贷、债都与贝有关。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可讲双向互赢的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如楚国的郢、赵国的邯郸等都是商业最发达的城市。 材料: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名商人刀闲,听说秦国的丝绸价格很高,于是带着一批丝绸货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逃过军队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秦国,心想可以大赚一笔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