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小麦赤霉病
单元四 作物主要病害 时间安排: 作物主要病害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一)水稻主要病害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一) 稻 瘟 病 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此病在四川各稻区都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尤其是盆周山地常年发生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稻区一般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4-5成,甚至颗粒无收。 1.症状 根据危害部位和生育期,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叶节瘟、节稻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1)苗稻瘟 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在靠近土面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在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2)叶稻瘟 三叶期后的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均可发生,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然后扩大,随水稻抗病性及气候条件不同而形成几种类型的病斑,常见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①慢性型 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呈梭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叫中毒部,内层为褐色叫坏死部,中央灰白色为崩坏部,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条(坏死线)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可产生灰绿色霉层。 ②急性型 多为椭圆形,鸟眼状,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氮肥施用过多或感病品种的稻株上,病斑发生很快,危害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当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 ③褐点型 病斑成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无霉状物,常发生于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 ④白点型 病斑多数近圆形,呈白色,病部不产生孢子,若温湿度适宜时,可转变成急性病斑。 (3)节稻瘟 多发生于穗颈以下1、2节上,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节干缩凹陷,茎节易折断,潮湿时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4)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部初见褐色,最后呈黑褐色,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与螟害极相似。病害严重时,易从感病穗节处折断倒吊,故叫吊颈瘟。发病轻的成秕谷,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5)谷粒瘟 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病斑一般为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护颖最易感病,其发病情况基本代替谷粒发病情况。 诊断要点: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2.病原 稻瘟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多自气孔伸出,长有5-6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洋梨形,基部钝圆,顶端狭窄,无色透明,多数有2个分隔。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形成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在96%以上,并有水滴存在时孢子萌发良好,因此稻瘟病菌属一种“温暖潮湿型”病菌。病菌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光、暗交替的条件。直射阳光可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的伸长。 稻瘟菌具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据研究,四川稻区有7群18个小种,7群分别命名为A、B、C、D、E、F和G,在每群中又包含几个生理小种,都是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示。如中A25、中B13、中B25等。 稻瘟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水稻,近年证实马唐瘟菌可侵染水稻,主要引起穗稻瘟,铺地黍的叶瘟菌可侵害水稻中的一些品种。 3.侵染循环 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节和穗颈)和种子上越冬。在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以存活半年至1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1年以上。但在潮湿情况下经过2-3个月便死亡。种子上的病菌容易引起苗稻瘟,病稻草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春季气温均温回升到15℃左右,四川约在4月上旬前后,若又遇降雨,空气湿度大,露天堆放的病草就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稻田。水稻叶片受初侵染发病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较大的风力更有助于扩大传播范围。水稻成熟收割,病菌在病组织内外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