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流体技术改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文工程与系统科学系.PDF

利用微流体技术改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文工程与系统科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微流体技术改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文工程与系统科学系.PDF

學術研究專欄 :利用微流體技術改善微生物燃料電池發電效率 文/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王翔郁副教授 自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幾乎完全仰賴石化燃料作為能源來源,二次大戰後,雖有核能發電廠加入提供 能源的行列,但因大部分含碳氫成分化學品都必須由石化燃料煉製得來,人類的生活不論食衣住行都已無法 與石化燃料脫鉤。台灣在 2012 年亦仍有 98%的能源倚賴進口的石化燃料(包含煤及煤產品、原油及石油產品、 液化天然氣)供給[1] ,自產能源僅有2% ,其中有1.32%是由廢棄物及生質能產出。由此可見台灣太過依賴進 口能源,發展自產能源的需求相當迫切。但目前單一的替代性能源目前無法克服產出不穩定、能量生產成本 偏高、以及無法有效儲存運送的疑慮,將數個能量生產或是儲存的程序整合為一個現地能源站(on-site power station)提供區域能量所需,而不是產出大量能源再運輸至其他地點 ,是一值得探討與發展的方向。舉例而言, 太陽能可與微生物的暗反應發酵(產氫、產電)整合,在陽光足夠時可將微生物狀態調整為產氫,在陽光不足 時,則將微生物的培養條件轉為產電,則可望有穩定的能源生產。由微生物生產能源最大優勢在於其不僅不 會排放硫化物等造成溫室效應或空氣污染的氣體,反而可以固定空氣中溫室氣體及液體中的氮化物,硫化物 以及重金屬,並且能夠生產能源之外的副產物[2] ;這些副產物除了可以做為食品、飼料、保健品添加物之外, 簡單的碳氫化合物產物亦具有潛力可替代石化燃料成為特用化學品的來源,對於台灣而言是相當適合發展的 能源料源。 然而,利用生物程序產出能源(例如:電,氫氣…等等) ,除了與設備硬體相關之外,生物細胞的種類、活 性、以及培養條件都對產物的產量與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針對上述條件最適化的研究需要培養大量的細 胞產出足夠產物分析,且生物細胞須一定時間才能生長至最適合產出產物的狀態,再者,胞內產物的檢測定 量通常需要複雜的程序以及精密的儀器才能完成,因此培養條件最適化或是細胞篩選的研究通常需要長時 間、高成本、以及大量人力才能進行,這些缺點目前限制了以生化程序產出能量的研究發展速度。因此,若 要將生質能源生產程序與其他程序整合,勢必要能即時監控程序中的細胞狀態與產出產物,才能達到有效的 控制。 綜上所述,本實驗室目前著重在發展可快速篩選細胞以及培養條件的微流體或是光學技術,來輔助設計 或是最適化能源產出程序。這些技術在能量生產實際運轉或是進入商業化時,也可作為偵測診斷產物品質或 是生產程序的監控工具。舉例而言,一般實驗室規模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需數周時間才能篩選適合微生物發電 的碳源,本實驗室發展的微流體微生物燃料電池,可在數小時內完成碳源的篩選,且其測出結果可準確預測 實驗室規模的微生物燃料發電效能。此微流體裝置由一個 Y 型流道以及兩個微型金電極組成,當陽極液以及 陰極液由 Y 型流道的兩端通入時,因微流道尺寸相當小,陰陽兩極溶液形成層流,兩極之間的開環電壓可由 微金電極測得(圖 1) 。有活性的微生物(active)與利用 UV 光去活性的微生物(inactivated)造成的開環電壓差異 (ΔOCV) ,可作為微生物電化學活性的指標[3] ,其造成的ΔOCV 越高,代表微生物在此情況下可產出越多的 電子。本實驗室已成功利用此微流體技術在短時間內篩選最適合台灣原生菌種 Proteus hauseri ZMd44 以及由 高美溼地所取得的混生菌發電的碳源(蔗糖) ,並也利用實驗室規模兩槽式的微生物電池對不同碳源進行測 試,由結果發現,微流體技術所測出的開環電壓差異(ΔOCV)與實驗室規模裝置可得到的總電子數(庫侖效率) 呈正相關(圖 2) ,證實此微流體技術可用來作為篩選微生物燃料電池反應條件的有效工具。目前本實驗室正 在利用此微流體技術更進一步分析台灣原生菌種在發電同時是否能夠與其他程序相結合(例如:廢水處理, 氫氣或是沼氣的生產,生物化學品生產) ,以冀達到利用再生資源生產穩定生物能源的目標。 ▲圖 1. 利用 Y 型微流道(右上)通入不同陽極液以及陰極液可在微流道中穩定分層(左上) , 由不同的陰極樣品(medium, inactivated, active)可得不同的開環電壓(OCV) (左下) 。 (a) (b) 圖 2. 由微流體裝置測出的開環電壓差(ΔOCV)與實驗室規模微生物燃料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