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造山运动及板块构造
第一章:造山運動及板塊構造
(I)地球的構造 -地球由三層(地核、地幔、地殼)組成。 -其半徑為6400公里。
A)地核(重圈) -是地球的中心部份。 -半徑為3400公里。 -是由外地核和內地核組成。 -由密度高的岩石所組成, 含豐富的鎳和鐵。
B)地幔(中圈) -為地球的中間層,包圍著地核。 -約2900公里厚。 -上地幔物質局部溶為岩漿, 並作對流式緩慢移動。 -岩石密度較地核低,但比地殼高; -由橄欖石組成,含豐富的錳及鐵。
C)地殼(岩石圈) -地球的最外層。 -厚度約5至50公里,是最薄的一層。 -由硅鋁層和硅鎂層組成。??????????????? 硅鎂層(海洋地殼) ??? 硅鋁層(大陸地殼) 較低一層??? 最上層 5-10公里厚??? 30-50公里厚 由玄武岩組成??? 由花崗岩組成 含豐富硅和鎂??? 含豐富硅和鋁 密度較硅鋁層高,故沉於底部 ??? 密度較低,故浮於其上 形成大陸基礎及海床??? 形成大陸
II)板塊構造 -地殼由數塊主要板塊組成, 分為大陸板塊及海洋板塊。 -板塊構造是指地殼板塊及其相對運動。 -地幔中的岩漿對流會移動這些板塊。 -有三類板塊邊界及三類移動:
A)建設性板塊邊界 -它是一個海床擴張區。 -由於岩漿的對流移動, 導致兩塊海洋板塊分離移動。 -在地幔的岩漿因而湧上海床, 受冷卻而形成海脊(如大西洋中脊)。 -隨著新地殼的形成,地殼因而擴張。 -火山活動及地震亦經常發生。 -若兩塊大陸板塊分開移動, 則會形成裂谷(如東非大裂谷)。
B)破壞性板塊邊界 -它是一個俯衝區或破壞區。 -當一塊海洋板塊與一塊大陸板塊相碰時, -海洋板塊由於密度較高和較重,因而下沉。 -當它沉至地幔,便被岩漿溶解。 -板塊相碰處形成一深海溝,如爪哇海溝。 -經過一段時間,海溝填滿沉積物。 -若相對移動仍持續,沉積物便會被壓成為沉積岩, 再被擠壓成褶曲及褶曲山脈。 -當岩漿湧出地面,便會造成火山活動。 (如太平洋火環)
C)穩定性板塊邊界(被動性) -沿斷層面,兩塊板塊相對擦過。 -這類移動將兩塊板塊撕裂, 經常因而造成地震。 -地殼卻未因此而被建設或破壞。 -如加州的聖安德列斯斷層。(III)褶曲作用及褶曲山脈 褶曲作用是一種地殼運動,由沉積岩層被擠壓而產生。 岩層受擠壓而變成彎曲,稱為褶曲。 分小規模和大規模兩類,大規模褶曲會形成褶曲山。 A)結構(褶曲的各部分): 1)背斜-上褶部分 2)向斜-下褶部分 3)山脊-最高部分 4)槽 -最低部分 5)翼 -褶曲的兩個面 6)軸面-上褶的中間線 B)種類(小規模褶曲): 1)對稱褶曲:有相稱的邊緣 2)不對稱褶曲:一邊緣比另一邊緣斜 3)倒轉褶曲:一邊緣被推過另一邊緣 4)伏臥褶曲:兩邊緣差不多平衡 5)逆掩褶曲:岩石沿著逆掩面斷裂C)褶曲山的形成 -活躍的風化和侵蝕造成大量沉積物, -沉積物被帶至地槽,開始沉積。 -地槽通常位於破壞性板塊邊界,該處兩塊板塊互相碰撞。 -沉積物被擠壓成沉積岩。 -當兩塊板塊持續相對移動,便在兩端造成擠壓力。 -岩石因而受壓迫而褶曲隆起,形成褶曲山脈。 -如安弟斯山脈(大陸板塊與海洋皮塊相碰)或 喜馬拉亞山脈(兩大陸板塊相碰) -由於岩石受著極大的壓力,便會造成斷裂及斷層作用。 -火山活動及地震亦可能出現,並造成火山及有關地型。
D)褶曲山脈的種類: 以其地質年齡來分類。 1)新褶曲山脈-在二千五百萬年前形成。 -經過較短時間的剝蝕作用 故地勢較高及較崎嶇。 -不穩定地帶,火山活動活躍。 -如阿爾卑斯-喜馬拉亞山帶、環太平洋帶。 2)古褶曲山脈-於三億及四億年前形成。 -經過較長時間的剝蝕作用, 故形成較低及較平坦的地型,如高原及高地。 -屬較穩定地帶。 -如海西褶曲及加里東褶曲。 ??? 新褶曲山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技术课件.ppt VIP
-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docx
- 医学课件-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进展.pptx
-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习题解答 全.doc VIP
-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ptx VIP
- 传统文化与修身(鲁东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docx VIP
-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草原就是我的家》精品课件.pptx VIP
- 益智课堂数字华容道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 我为班级作贡献》教案.docx VIP
-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不确定性和风险厌恶).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