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马青霞和秋瑾比较研究
刘马青霞和秋瑾比较研究
摘要:刘马青霞与秋瑾皆是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女性,在革命党人中曾有“南秋瑾,北青霞”的说法。但是,刘马青霞的名气远不及秋瑾。她们在家庭背景、婚姻状况、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最后又殊途同归,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推翻晚清专制统治、中国妇女解放以及新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刘马青霞;秋瑾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1)05―0025―05
刘马青霞生于1877年,秋瑾长青霞两岁,生于1875年,两人系属同龄人,同为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女性,也是最早的同盟会成员之一。秋瑾先青霞16年而死,面临死亡拒绝出逃而慷慨就义,是千古流传的女英雄,而刘马青霞的名气却远不及秋瑾。两人相比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诸多不同点。她们在家庭背景、婚姻状况、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等方面均有极大的区别。但又殊途同归,最后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推翻晚清专制统治、为中国妇女解放和新学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刘马青霞与秋瑾的家庭、婚姻、性格以及她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进行研究,并在比较语境中探究造成两人巨大社会影响差异的原因所在。
一、刘马青霞与秋瑾的家庭背景差别
秋瑾,原名闺瑾,字?v卿,小名玉姑,后来她自己又起名“竟雄”、“鉴湖女侠”等。秋瑾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祖父和父亲皆是清王朝的低级地方官吏。秋瑾的祖父秋嘉禾,字露轩,同治乙丑科举人,曾在福建厦门、漳州一带做过十任知县。1878年,秋嘉禾调任福建厦门府属云霄县同知,秋瑾的父母随祖父在任所生活,秋瑾即出生于福建漳州云霄县,自小跟随祖、父在漳州、厦门、台湾等地长大。父亲秋寿南,字研孙,号益安,同治癸酉科举人。母单氏,是浙江萧山县的望族。秋寿南中举之后,曾任台湾的一个知县,但由于不善钻营,1893年由台湾调任湖南湘潭县厘金总办,这其实已经是降职。18岁的秋瑾于是也来到了湖南。
秋瑾从小就生活在南方各城市。晚清时期,南方各地许多百姓移居海外,使得当地民众颇受外界新思想的影响,思想上非常活跃,因此我国近代的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皆始自南方。秋瑾所生活的福州、厦门皆为通商口岸,同时也是洋人横行霸道的地方。他们的恣意横行引起了福建人民的愤慨和强烈反对。秋瑾目睹了洋人的疯狂掠夺、清政府的委曲求全以至无能,气愤地对母亲说:“红毛子这样厉害,这样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①以上这些都影响了年轻的秋瑾,激发了她炽烈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强烈愤恨。
刘马青霞生于河南省安阳蒋村。她的父亲马丕瑶,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正月初四日,咸丰八年(1858)考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相继授任山西平陆县知县、山西辽州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等。马丕瑶的官职是步步高升的,而且得到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嘉奖,光绪皇帝曾赐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的匾额。慈禧太后在她六十大寿那年,曾御书长2.87米的巨幅“寿”字中堂赐予马丕瑶,以示嘉奖。左宗棠也曾为马丕瑶书写“清节皎然”的匾额。马丕瑶去世时,光绪皇帝御书祭文。这些说明马丕瑶已经进入了清廷的上层,是清政府的达官显贵。
刘马青霞的二兄长马吉樟也是清王朝的显官。光绪五年(1879年),马吉樟20岁考中举人;光绪六年,考中进士;光绪九年,24岁殿选为庶吉士。马吉樟自21岁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之后,就留在朝中任京官,仕途亨通。光绪三十年前后,马吉樟是翰林院的侍讲、侍读和日讲起居注官,跟随皇帝左右。1899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马吉樟护驾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播迁西安。御驾回銮时途经安阳,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下榻马氏庄园。如今马氏庄园还有慈禧太后所用的八柱、带顶的木床,是马府内保存最为完整、价值最高的文物。
刘马青霞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其父家马丕瑶用儒家思想对子女进行严格的传统教育,要求子女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他“修家庙立塾于旁,诲族之子弟,并仿范氏义庄,以赡其穷,咸有条理”②。马氏的家谱上记有一处义庄,这所义庄是马丕瑶所建,表现出马氏家族富贵不忘贫贱的本色。这些教育在刘马青霞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刘马青霞毕生都在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目标;追求“万善同归”、“乐善好施”、“兼济天下”的道德理想。日后刘马青霞办义学、义庄等,对中国教育的热心与捐助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和震动,也惊动了光绪皇帝,诰封她“一品命妇”,后又赐以“乐善好施”的匾额。刘马青霞虽然毕生都在向往、追求着自由,但她生活在风气相对闭塞、封建统治力量雄厚的河南,这些都束缚了刘马青霞叛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刘马青霞与秋瑾性格的差异
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