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华蓝藻上浮特征与机理的试验研究.PDF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137-142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水华蓝藻上浮特征与机理的试验研究
吴凯 1, 2 ,李正魁 1, 2* ,冯露露 1, 2 ,周涛1, 2 ,王月明1, 2 ,陈祈春 1, 2
1.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2. 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利用柱状反应器和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进行试验,模拟了蓝藻上浮特征,对水华蓝藻上浮过程中
相关的物理化学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蓝藻上浮与物理化学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表层蓝
藻上浮率明显大于底部,表层以下上浮率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不同时刻上浮率变化特征是晚上 22:0010:0014:00 ;
pH 和正磷酸盐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层和底层的值均小于中间;对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氨氮和溶解氧是
蓝藻上浮的主要影响因素, 10:00 时与上浮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碳水化合物(P0.01 ),14:00 是溶解氧(P0.01 ),22:00
是碳水化合物(P0.05 )与氨氮(P0.01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896、0.887、0.887、0.860。
关键词:上浮;蓝藻;碳水化合物;水华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1 )01-0137-06
近年来,蓝藻水华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灾 1 材料与方法
害之一,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4] 1.1 试验装置
比如,产生大量恶臭,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分泌 反应柱:高 2.1 m ,内径 20 cm ,上端中空,每
大量的藻毒素,造成饮水危机;导致水体严重缺氧, 隔 30 cm 设置取样口,共 7 个,底部放置 10 cm 的
造成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因此,有关蓝藻水华爆发 太湖底泥,如图 1 所示。水样和藻种来源:采用太
的机理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湖蓝藻水华爆发期含有蓝藻颗粒的水体。培养条
水华的暴发机理至今还没有定论,有学者认 件:水样初始营养盐质量浓度为 10:00 时各指标质
为水华上浮特征与物理化学因素有关,尤其光强、 量浓度值,自然光照强度见图 3 d。
[5-7] [8]
氮 ;还有学者认为与生物因素有关 。孔繁翔提 1.2 试验使用的仪器
出蓝藻水华暴发的 4 阶段假设[9] ,认为蓝藻尤其微 照度计 ST-80C(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 ,pH
囊藻上浮是水华暴发的关键阶段,微囊藻只有上浮 计 PHB-4(上海雷磁公司) ,溶氧仪 JPB-607(上海雷
才会在水体表面形成与空气隔离的藻团,形成肉眼 磁公司) ,日本岛津 UV-24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可见的水华。研究发现蓝藻上浮,可以通过 3 种方 温度计,抽滤机,Avanti J-301 离心机(Beckman
式[5,10,11]调节自身的浮力:伪空胞的合成、伪空胞的 Coulter )。
破裂和细胞内镇重物(主要是糖和蛋白质) 的合成与 1.3 藻类生物量和上浮率的计算方法
消耗。由于蓝藻密度接近于水,细胞的粒径小,群 通过测定叶绿素 a (Chla )含量确定生物量。
体中各个体的生理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细胞 将一定体积水样,过 0.45 μm 滤膜,将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PDF
- 氯硅烷中碳杂质的测定方法送审稿-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DOC
- 水体和沉积物中环境激素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常州大学学报.PDF
- 水分散苎麻麻骨饼的制备及其性能-复合材料学报.PDF
- 水分胁迫对钝顶螺旋藻光合色素和生长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PDF
- 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以山东水土保持规划为基础.DOC
- 水禽雷氏杆菌症3价不活化菌苗之效力试验-动物疾病研究报告行动.DOC
-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农业工程学报.PDF
- 水稻二化螟内共生菌杀雄菌属和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与分析-高电压技术.PDF
- 水稻剑叶角度qFlaG8G2位点的精细定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