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之”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谓句子的独立性是指,若为主谓结构,那么在语段中则为一个用以表达完整句意的独立的句子。那么“取消句子独立性”则是,虽为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但因其所属句子结构、表意的需要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句子,只能成为一个句子的附属成份,或词组或分句。“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即为“取消”,换言之,因其主谓之间有“之”的存在,一个本可以表达完整句意的主谓结构也只能做另一句子的附属成份,或充当此句的分句,或以词组的身份充当此句的一个成份。
具体而言,因“之”而出现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词组以如下方式出现在句中:
1.充当句子主语。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此句为主谓倒装句)
2.充当句子宾语。如: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察今》)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吾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触龙说赵太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充当句子定语。如: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庖丁解牛》)
4.充当句子状语。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译为“当……时候”)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译为“当……时候”)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译为“当……时候”)
5.充当复句的分句。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复句间关系为假设)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复句间关系为转折)
“之”之语法功能一旦明确,那么,在具体的判断中只要知道“之”字前后词语其语法关系属主谓,便可判定该主谓结构“取消独立性”,然后依照取消独立性后的主谓词组在句中的类型来界定究竟充当句子的何种成份,进而可以准确把握句子的句意。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
一、在文言文中,“所以”属于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翻译方法:其一,译成“……的原因”;其二,译成“用来……的方法(人、东西等)。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的方法并且是忠于陛下的职分呢。
像这样的例子,中学教材中还不少: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说》)
5.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以上四例中,“所以”均译成“……的原因”。
7.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我知道用来对抗你的方法,我不说。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察今》)
先王用来制定法律的依据是老百姓。
9.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即使世道变了事情不同了,用来生发感慨的东西,情致是一样的。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以上四例,译法稍有差别。
二、由“所以”引申出来的固定结构就是“有以”和“无以”。通常情况下,“有以”就等于“有所以”,“无以”就等于“无所以”。
(一)先看使用“有以”的例子:
1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1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第11例译成“……我就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
第12例译成“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去游玩,确实有这样做的原因呢。在本例中,《古代汉语词典》直接把“以”处理成名词“原因”,其实是有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的。
(二)再看使用“无以”的例子:
13.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荆轲刺秦王》)
因为这个缘故,荆轲追赶秦王,而秦王仓促危急中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方法
14.君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您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用来进行快乐的方法
1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所以不一步一步积累,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方法。
1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我没有祖母,没有用来活到今天的方法。
以上四例,“无以”的用法都相同。但“无以”的用法也有例外。看下面的句子:
17.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
在这个例子当中,“无以”的“以”和“已”通假,当“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