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人工林碳汇效应研究-地理学报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6): 920-926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人工林碳汇效应研究
1 1, 2 1* 1 1 1 1
郭月峰 ,祁伟 ,姚云峰 ,王娟 ,张美丽 ,刘思禹 ,韩兆敏
1.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2. 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造林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分析了退牧还林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活
动使植被碳库迅速增加,凋落物碳库及生态系统碳库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土壤碳库则随林龄增加出现先降低再
增加的趋势;小叶杨林木平均碳汇速率表现为:幼龄林 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以成熟林(30 a )为参照,小叶杨林木固
碳潜力为4 500 g·m-2 ,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为5 141.79 g·m-2 。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退牧还林后种植的小叶杨人工
林在长时间尺度上是一个可观的碳汇。
关键词:碳储量;小叶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6.06.002
中图分类号:X173; Q1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 (2016 )06-0920-07
引用格式:郭月峰, 祁伟, 姚云峰, 王娟, 张美丽, 刘思禹, 韩兆敏.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小叶杨人工林碳汇效应研究[J]. 生态
环境学报, 2016, 25(6): 920-926.
GUO Yuefeng, QI Wei, YAO Yunfeng, WANG Juan, ZHANG Meili, LIU Siyu, HAN Zhaomin. Carbon Sink Effect of Afforested
Populus simonii Plantations in the Agro-pasture Zigzag Zone in Inner Mongoli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5(6): 920-926.
大规模的造林工程已经对生态恢复起到重要 外,其植被固碳功能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基
作用,并将对全球碳素循环起到积极作用。森林植 于造林工程起到的固碳能力的研究报道仍然较少,
被生物量占全球植被生物量的86% ,而森林土壤中 例如,退牧还林还草工程的碳汇评价方法以及固碳
的碳占全球土壤碳的73% (Guo et al.,2014 )。因 潜力等问题报道较少或不足(Zinn et al. ,2002 )
此,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为杨柳科杨属乔木,
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等方面 为良好的防风、固沙、保土和绿化树种,是我国主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anaitis et al. ,2007 ;Paul et 要乡土树种和栽培树种。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开
al. ,2002 ;Guo et al. ,2002 ;聂道平等,1997 )。由 始成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主要造林树种,同
于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这使得国内外研究 时也是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树种。
人员对全球碳循环愈加关注(杨义波,1995;陶波 本文选择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黄花甸子流域为
等,2001 ;周玉荣等,2000 ;Wu et al. ,2014 )。因 研究地点,利用时空替代法研究退牧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