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编剧理论和实践_00000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曲编剧理论和实践_000002

戏曲编剧理论和实践_000002   创作手法(上)   我写戏,通常都是凭兴趣、凭冲动匆匆而就,从来没有想过我该在这儿用什么手法,要在那儿用什么机巧。现在所要谈的这些所谓创作手法,都是为了讲课方便,不得不回顾自己的剧作,或分析别人的作品,从中梳理出来的。   一、脸谱化与个性化   传统戏曲里的人物,通常都是脸谱化的,观众一看就清楚哪个是忠臣,   哪个是奸臣,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可是《新亭泪》一上演,许多观众跑来问我,你的戏怎么把我们弄糊涂了,辨别不出晋元帝是明主或是昏君?王敦是奸臣还是忠臣?你的是非标准在哪里?   我看的传统剧目不多,所见到的戏中皇帝似乎只有两种,不是明主,就是昏君。对于开国君王的评价,似乎也都是以其是否杀戳功臣作为好歹的标准。若按这种习惯的衡量法,晋元帝应该属于昏君之列。但是根据史书所述,他并不昏庸,他也想当一个中兴明君,有番作为。站在司马睿的立场上,疏远王导,重用刘隗,不过是为了巩固政权,若是由此而定他为排斥忠良、宠任奸佞的昏君,未免冤屈了人家。我对这个皇帝还是抱有一点同情的。他本想白展雄图,谁知适得其反,引起王敦兵变,政局更加动荡,宝座摇摇欲坠,一片雄心,付诸流水。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落了个事与愿违、一筹莫展的下场,岂不可怜?更为可悲的是,“圣明天子”却永远无法明白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他的悲剧。对这个皇帝予以一点同情,可以把专制主义鞭挞得更无情些。因此,我不给晋元帝画上明主或昏君的脸谱,而是从人性出发,让他以本来的面目出现在舞台上。   关于那个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胁主、造成社会动乱的王敦,我也不作简单化的处理。据《世说新语》所载,王敦好诵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诗。因此,《新亭泪》第八场一开始,我就给王敦安排一个横槊赋诗的场面。王敦白比曹公,不仅是逞显英雄气概,而且也微露他对司马氏政权存有觊觎之心――曹氏天下为司马氏所篡,吾当为曹公雪恨!因此,我为王敦添此一笔,不但可以刻画其个性,而且又可以直诛其心:豪情壮志,非为外御,只在内争;貌似一代英雄,实怀狼子野心。欲贬而褒,似褒实贬,用曲笔刻面人物之复杂性格。   对于周伯仁这个我要正面歌颂的人物,也不是一出场就正气凛然,豪情满怀。我花了不少笔墨,写他嗜酒,这也是史书所载。沉溺醉乡,玩世不恭,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的一种风尚。但是周伯仁的终日酩酊,又有别于刘伶。他曾饮宴新亭,常有“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异色”之叹,可见他醉中饱含忧愤。他纵观时局,既反对王敦发动内乱,也反对元帝诛杀王导,可见他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因此,我把他写成一个似醉犹醒、外醉内醒的士大夫。渲染其醉,反衬其醒。不过,周伯仁之清醒,是与那些不顾民族存亡、只知争权夺利的东晋君臣比较而言的。旁观者清,事隔一千六百多年,我们俯览东晋小王朝,觉得周伯仁还是一个醉者。因为他认为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同室操戈,而不知道也决不可能知道君臣之间互相猜忌、权臣之间互相倾轧的根源在于专制主义。因此,纵然有他挺身而出顾全大局,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天下还是动乱不已。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也是他最大的历史局限性。   关于王导其人。王导是东晋王朝的栋梁,江东士族唯他马首是瞻。但是,威高震主,晋元帝对他有戒备之心,故重用刘隗以抑制王氏。他的堂兄王敦又借此之机发动兵变。因此王导处境变得复杂微妙起来。他对王敦之反,态度似乎有些暧昧,既想借王敦之力消除异已,重操政柄,又怕与王敦牵连而有损名节。由于他误会周伯仁,才默许王敦杀死周伯仁。但可贵的是,作为权倾朝野、名扬天下的王导一旦真相大白后,却悔恨不已,痛心疾首地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我负伯仁!”古今政治家错杀、屈杀不知多少无辜,但几个能有王导这样的襟怀,肯向冤魂谢罪?   《新亭泪》之后的剧本创作,我大体上都是走这一条路子的,人物刻画少些脸谱化,多些个性化。即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如《叶李娘》中的贾似道,我也不简单地丑化他。他听到叶李上书弹劾自己,虽然愤怒,但不立即下令逮捕,而是请叶李赴宴,想笼络拉拢软化叶李,软硬兼施,逼其就范,为己所用;在刑场之上他还假惺惺表示,只要叶李肯下跪认错求饶,就免叶李娘一死。这样写,并不是美化贾似道,而是让这个奸臣形象显得更阴险狡诈,也使剧情更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个性化并不等于人物性格复杂化。人物性格也并非刻划得越复杂其形象就越生动。莫里哀的喜剧作品的人物,几乎性格都是单一的,但无不栩栩如生。文学创作上有扁形人物与圆形人物之说,把性格单一的人物称为扁形人物,把性格复杂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传统戏曲里的人物,大量是扁形人物,但许多都是不朽的艺术形象,不能说圆形人物的艺术价值一定高于扁形人物。我的戏曲作品中,既有性格复杂如《晋宫寒月》中的骊姬、《青蛙记》中的魏斯仁,也有性格单纯如《鸭子丑小传》中的阿丑、《阿桂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