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藏书楼访问纪略和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一阁藏书楼访问纪略和思考

天一阁藏书楼访问纪略和思考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上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之一。它坐落在宁波月湖之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学者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说:“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之家,惟此岿然独存。”多少著名的藏书楼留在漫长岁月里的,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名字,只有天一阁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赵万里访问天一阁时惊叹:“这是一个奇异的洞府!”   一、天一阁概况   天一阁藏书楼的创建人是明嘉靖年间的兵部右侍郎范钦。范饮(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27岁那年考中进士,做过工部员外郎、随州知府和袁州知府,以后又在各地做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平生酷爱读书,每到一地必搜罗书籍,进行辑录,成一名大藏书家。   嘉靖三十九年,范饮因得罪权奸严嵩之流,辞官归里。为了保护藏书,他遂建起天一阁。“天一”之名,得自揭?菟埂读?虎山天一池记》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语,意在以水制火。楼上藏书处为一大通间,中间用书橱分隔,楼下六间,象征着“天一地六”。   天一阁有山水木石之胜,俨然一江南名园。但仔细琢磨,人们就知道这些水池假山花木的点缀,仍在一个“水”字上做文章。藏书楼的四周,皆见空地,不和任何房屋毗连,而且附近矗立着高大的风火墙,即使火神光临,也难轻易攻入。空地上掘土为池,堆石为山,广造花木,多造亭台,既怡人耳目,又隔绝火源。池水暗通附近的月湖,一旦失火,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楼的所有天花板上,都工笔绘有藻井图案,作波浪水纹,典雅优美。防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如此完美,令人赞叹。   在中国古代,防火问题是藏书楼能否永世长存的关键,范钦在这方面确实棋高一招,慧眼独具。他有一位藏书家朋友丰坊(也是著名书法家),也酷爱诗书,建造了一座远近闻名的藏书楼――万卷楼,但后来一把大火,损失大半。丰坊心灰意懒,余下的一部分书干脆转让给范钦,天一阁为之增辉不少。   范钦和他的后人为了保护好藏书,还制订了许多具体而严格的禁约。例如,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处,永行摈逐,不得与祭……不能参加祭祀祖宗天地的大典,在封建时代被视为奇耻大辱。范氏族中还议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   正是这些堪称苛刻的具体措施,才使天一阁绵延数百年,既未遭祝融之灾,也没有因子孙不肖而导致书籍流散。天一阁有藏书七万多卷,多数系宋明的木刻本和手抄本,稀有的珍本、孤本不少,其中地理类的志书、传记类的登科录等,在全国可算首屈一指,谁也比不过它。   二、天一阁发展历程及传奇   关于天一阁,有许多传奇的故事。范饮活了80岁,晚年最令他牵挂的还是这座藏书楼。临终前,他把大儿子和二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遗产分作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全部藏书,结果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这个抉择很不容易,继承藏书似乎完全无利可图,而且,对继承者来说,与其说是一种财产,不如说是一项无期限的义务。但范大冲理解老父的事业,当场保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天一阁格式谨严,保管严密,使藏书一代代延续下来,但不足之处是藏书无法得到充利用,藏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可能连范钦都不甚了然,他的后代更是谨遵祖训,不敢越雷池一步。   嘉靖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是一个酷爱诗书的姑娘,为了能进入天一阁读书,竟要知府作媒嫁给了范氏族人。婚后的钱绣芸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她当了范家媳妇后还是不能登楼,没有读到一本书,这个打击对她来说太大了,竟至郁郁含恨以终。一种说法是族规禁止妇女登楼。也有人说她嫁的那一房范氏后裔在当时已属于旁支,所以无权登楼阅览。   天一阁历史上第一个冲破禁规而登楼的外姓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1668年,他应宁波学者万泰、陈同亮等人的邀请来甬讲学。黄氏好读书,每到一地必访藏书楼,虽然知道天一阁从未允外姓人登楼,但他还是向主人提出了这一要求。所幸,黄宗羲道德文章、学识和气节,早已名重于世,范氏各房对黄宗羲都十分尊重,决定破例为这位大学者打开天一阁之门。黄氏事后撰写了《天一阁藏书记》,对天一阁保存着如此丰富的典籍大加赞赏,其中有名言曰:“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此外,天一阁又“取其流通未广者钞为书目”,编著了《天一阁书目》传世。虽然如此,在此后的一二百年中,能够步黄氏后尘进入天一阁的著名学者,亦不过万斯同、徐乾学、全祖望、钱大昕、阮元、薛福成、缪荃孙等屈指可数的十余人而已。   直到清乾隆年?g,清廷下诏各地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