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宗教活动和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初探.docVIP

太白山宗教活动和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白山宗教活动和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初探

太白山宗教活动和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初探   摘要引进国际上先进保护的理念,把宗教参与自然保护的设想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系统地分析了太白山地区宗教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宗教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宗教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提出了宗教信徒参与保护的有效方式、方法,并针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宗教活动;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太白山   中图分类号 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25-03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地跨太白、眉县和周至3县,总面积56 325hm2。保护区内的宗教活动历史之悠久,寺庙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自然保护区中实属罕见。宗教信徒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同盟军,与宗教信徒共管是世界范围内保护自然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宗教进行自然保护方面的宣传,不仅在发达国家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比较受重视,在亚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宗教已成为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1太白山地区宗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太白山地区宗教发展的历史   太白山的宗教活动距今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四方善男信女来太白山进行宗教活动,朝拜太白神灵,并将每年农历6月作为太白山古庙会。太白山有道、佛两教,以道教活动为主。高山区为道教活动场所,佛教多在浅山区活动。据史献记载,太白山道教活动始于西汉。自东汉以来,太白山成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汉成帝时,已建太白山神祠;魏晋时太白山的道教归入中国道教发祥地楼观派;唐代时太白山道教达鼎盛,因太白山位于京畿近郊,虔诚的道教徒便入山修道,孙思邈、郭休、王休、李浑就是此时上太白山长期修造炼丹的名士。唐玄宗十分信任太白山上的道士李浑,便封太白山神为神应公,于是太白山就成了当时道教的圣地,一时上山求雨之风盛行,有“神湫灵泽”传于后世。   宗教活动在宋、元时期渐衰,元代时张重阳住持的汤峪龙山上的道观,颇具规模,闻名关中。如今这里附近山崖、石壁上仍可见当时凿下的石穴、石柱之类的古栈道遗迹。在清朝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宗教活动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清宣统时,眉县各集镇、大村皆有太白庙,香烟鼎盛。当时在县境内形成不少庙宇集中区,较大的庙群在太白山的远门、营头二条登太白山线路上。清朝后又开始衰退,“文革”中达到底谷,浅山区的寺庙大多被毁,20世纪80年代后期太白山的宗教活动又逐渐复苏。   1.2太白山地区宗教发展的现状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现存旧寺庙遗址36处,绝大多数分布在通往顶峰拔仙台的4条主要登山途径中,这些寺庙多建造在地势雄伟、风景秀美、视野开阔、水源清秀的地方。庙宇保存状况好的一般都在中、低山区的旅游小区沿线;庙宇状况差的一般都分布在偏僻山区。常年和季节性有僧道人员住庙主持的有14座,其中常年有人住庙主持的只有7座,这些庙宇分布在北坡的菩萨大殿以下和南坡的南天门以下。每年农历6月庙会期间,部分僧道人员住进沿途高山区各寺庙,一般是农历5月中下旬上山,到7月中下旬下山,前后时间约2个多月。在太白山从事住庙的僧道人员有2类:一类是长期固定在中、低山住庙的,有10余人;另一类是在朝山庙会期间供进香火,以布施为主的云游僧道人员。   1.3太白山地区宗教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1)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宗教发展。由于太白山东北周至楼观台是道教发源地,因而道教最先传入太白山,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太白山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十分有利于宗教活动的开展。此外,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陕西长安作为隋、唐京城,附近的太白山地区所受的影响大而深远。   (2)太白山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从事宗教活动。道教教徒的信仰理想是成仙得道,信仰永恒的大道,认为道既是宇宙的根源,也是宇宙的终极存在者。太白山地区幽雅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无疑给道教教徒提供了良好的修炼和宗教活动场所。   (3)太白山风景增加了自身的神秘性,也提升了信徒对太白山宗教的向往程度。由于太白山风景绚丽,气候垂直差异大、气象多变,古时人们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将其自然变化规律视为神灵显应,给太白山添上一层神秘色彩,为活跃宗教文化注入了活力。   2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   2.1太白山保护区的资源现状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65年,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 325hm2。它位于秦岭山脉中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 767.2m,是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北坡自下而上分为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4个垂直带谱。有种子植物1 824种,蕨类植物120余种,苔藓植物25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保护区动物区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