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和对策

学生习得性无助问题和对策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合理设置目标、转变学生消极思维、打破学生信念障碍,能够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习得性无助;心理效应;心理辅导   高丙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一、习得性无助的危害   数学课上,小武经常走神发呆,时常违反课堂纪律,从来不做作业,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甚至旷课、逃学,最近每次数学考试都只得可怜兮兮的几分。班主任很着急,主动找小武谈话。小武觉得数学太难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儿,怎么学也学不好,所以开始讨厌数学,对数学恨之入骨……   在我们周围,像小武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体味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如学习成绩差、升学考试考砸、与同学关系不好等。这些经验会使孩子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大脑中慢慢地积累起“我不行”的观念。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说“我没这方面的能力”“我太失败了”“我不是这块料儿”“听天由命吧”……这些都是当人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时的表现。沉迷于这样的无助当中,像是在沼泽地中沉不下去却怎么也爬不上来,只得茍延残喘,努力挣扎,结果越挣扎越痛苦,越痛苦越挣扎……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1][2]习得性无助产生后,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紧张、不安、沮丧、无奈的消极情绪,甚至使人变得抑郁、绝望、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做事时消极被动、缺少热情,不再积极面对问题,而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如“我不会”“我不行”“我认命”“我就是笨蛋”,放弃拼搏;最后,会使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下降,轻者产生逃课、厌学等退缩性行为,重者丧失理智,甚至精神崩溃、离家出走或厌世轻生、报复社会。习得性无助是严重威胁学生身心健康的无形杀手。   二、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狗关在一个穿梭箱里,箱子中间竖着一块隔板。当狗在隔板左边时,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狗遭受电击之后,狂吠不已,四处冲撞,“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为了逃避电击,狗会本能地跳到隔板右面。隔板右面也给以电击,狗会再跳回左边。总之,狗被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在蜂音器一响给予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是逃跑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下开始嚎叫和颤抖。后来,它干脆趴下“心甘情愿”地等待电击。本来,它可以主动地逃避,可它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个实验表明,动物在有了“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后,即经过努力仍无法避开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失败经验后,会对后来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产生破坏效应: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逐渐丧失与命运抗争的心理能量。[3]动物天生具有摆脱危险或困境的求生本能,可是当这种本能一次次失效之后,就慢慢学会了忍受,这种忍受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这一现象会不会在人类身上出现呢?赛利格曼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   将被试者带入一间噪音很大的房间,然后告诉被试者如果想降低噪音,可以去调节一个特制的电钮,其实这一电钮对调节噪音是无效的。当噪音引起被试者烦躁时,被试者反复操作电钮,可是发现电钮根本不起作用,之后被试者就不再尝试了。然后,又将被试者带入另一情景相同的房间,噪音依然很大,但被试者这时根本不去操作电钮来减少噪音,其实这一电钮是有效的。   这个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甘愿失败、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悲观失望、斗志丧失等心理现象,严重者甚至会轻生。   三、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在学生身上,特别是在所谓的“后进生”身上,习得性无助表现得尤为明显。“后进生”可能并非一无是处,可能也有某方面的特长,曾经也有过自己的辉煌,可是一旦值得骄傲的地方被习得性无助吞噬了,他们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潭呢?   (一)不断体验成功   成功使人信心增强,失败却往往导致自信心的丧失。经历的失败太多,体验到的成功太少,这是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直接原因。如果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失败的体验中,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逐渐放弃学习,不再努力尝试。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对其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一天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