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晋地铸吴国器之小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见晋地铸吴国器之小议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 鏈接:/SrcShow.asp?Src_ID=2805 PAGE 收稿日期:2016年5月25日 發佈日期:2016年5月27日 頁碼: PAGE 2/ NUMPAGES 14 新見晉地鑄吳國兵器之小議 (首發) 陳光軍 朝陽區亞運村街道辦事處 2014春節前至今,先後見到四把銘文戈。戈形制相同,大小相差不大。從戈形上看,直援圭鋒,中胡,闌側二長穿一小穿,直內上有一長穿,應鑄造於春秋晚期(見圖一)。晉地春秋晚期戈型,專家、學者多有著述,無需贅述。四把戈的銘文,均是刻於範上澆築而成。根據鏽色、包漿應為同地同坑所出。其中三把戈同銘,戈銘二十七個字,其中重文二。分別見(圖二、三、五) 圖一戈型 圖二(春節前見)清過鏽 圖三(春節前見)清過鏽 現將同銘戈銘文隸定如下: 吳王之母弟是謂鼓咎,趙氏,余之兵(鑄)元鎬三全(百),子=(子子)孫=(孫孫)永寶用之。 以上簡稱A銘。 第四把戈銘二十一個字。見圖(四) 銘文隸定如下: 趙氏,余鼓咎用元鎬乍(作)(鑄)戈三百,子孫永寶用之。 以上簡稱B銘。 圖四(春節前見)清過鏽 圖五(春節後見)未清理 A銘和B銘最後部分格式相近似。結尾處分別是“子=(子子)孫=(孫孫)永寶用之”和“子孫永寶用之”,一個有重文符號,一個沒有重文符號。這種格式在兵器上十分罕見。檢索出土文獻,覲見三例,分別是: 公圃自作元劍,延寶用之。《殷周金文集成》11651 《殷周金文集成》11651 卜淦口作鑄逸宜,永寶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816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816 怍(附)王隹(宜)之子其(保)永。(《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17107,頁162) 公圃劍,春秋晚期。卜淦口戈,春秋早期。未見西周和戰國兵器有類似銘文格式。 A銘戈第一字寫作“”(見圖五),疑為“吳”字。目前,出土文獻中,春秋稱王只有楚、吳、越、徐等。檢出土戰國文字材料中,“吳”字構形如下: 石鼓文·吳人陶錄5·31·3珍秦璽彙1166 曾侯乙138包山98上博二·子羔1上博四·昭王9 可知此字當爲“吳”字無疑。 很多出土文獻往往有做器者自述身世的行文特點,吳國出土文獻亦如此。如:工吳王某某之子、之孫、之玄孫、之生(甥)、之弟等。我們先看看下列一些出土吳國銅器: 攻(敔-吴)王姑□(壽)夢之子、之弟未曹锦炎:《吴王寿梦之子剑铭文考释》,《文物》2005年第2期。從董珊先生隸定,《读吴王寿梦之子剑铭的补充意见和推测》/SrcShow.asp?Src_ID=319 曹锦炎:《吴王寿梦之子剑铭文考释》,《文物》2005年第2期。從董珊先生隸定,《读吴王寿梦之子剑铭的补充意见和推测》/SrcShow.asp?Src_ID=319 攻王姑發之子曹朱俊英、劉信芳:《攻王姑發之子曹劍銘文簡介》,《文物》1998年第6期 朱俊英、劉信芳:《攻王姑發之子曹劍銘文簡介》,《文物》1998年第6期 隹(唯)王正月初吉庚午,巢曰:余攻王之玄孫馮時:《巢鐘銘文考釋》,《考古》2000年第6期 馮時:《巢鐘銘文考釋》,《考古》2000年第6期 2014年,蘇州博物館新徵集一把帶有七十五個銘文的吳國青銅劍,銘中記有器者自述身世內容。吴镇烽、张懋镕、曹錦焱、李家浩、周亚、董珊等学者都已撰文论述(苏博论文集还未发表)。 A銘戈開始也是做器者自述身世,曰“吳王之母弟”。觀吳國器,尤其是劍,近年多有發現。劍中帶有四個字私名的見下: 工大叔矣工,自乍元用董珊:《吳越題名研究》科學出版社,2014年1 董珊:《吳越題名研究》科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13頁 攻敔王者彶虐,自乍元用鐱吳鎮烽:《記新發現的兩把吳王劍》,《江漢考古》2009 吳鎮烽:《記新發現的兩把吳王劍》,《江漢考古》2009年3期,無錫博物館藏 攻王此,自作元用劍陳千萬:《湖北穀城縣出土“攻王此 陳千萬:《湖北穀城縣出土“攻王此”劍》,《考古》2000年第4期 上述劍銘中,“矣工”、“者彶虐”、“此”是吳王的名字。董珊、李家浩、曹錦焱、吳鎮烽先生等多有論述,此不贅述。 A銘戈中“鼓咎”和B銘戈中“鼓咎”的四字令人費解,是“吳王之母弟”私名,還是另有他說?檢索文獻,晉國從未見有四個字的私名。根據行文和斷句,“吳王之母弟是謂鼓咎”可理解為:吳王母親的弟弟的名字叫“鼓咎”。“鼓咎”是吳王舅舅的名字。B銘戈“鼓咎”和A銘戈“鼓咎”有一字寫法不一樣,A銘戈寫作“”,B銘戈寫作“”,應該屬於訛化。 董珊先生認為,吳越人名可以根據字數再作分類。傳世文獻所見的華夏式人名,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兩個字,並且兩個字的人名常構成一定的意義,基本沒有三四個字的。所以用漢字記錄的人名,其字數多少是個重要的分類標準。董珊:《吳越題名研究》科學出版社,2014年1月第97-98页 董珊:《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