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渔戏曲创作和园林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李渔戏曲创作和园林艺术

浅论李渔戏曲创作和园林艺术   摘 要:李渔以曲家名世,兼有园林家的身份。试对李渔《李笠翁十种曲》中所含园林元素的分析,从园林艺术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寻园林艺术在李渔戏曲创作中所起的作用,及李渔戏曲创作与园林艺术的相通、相似之处。   关键词:李渔 《李笠翁十种曲》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戏曲一直有着很深的“友情”,都讲究艺术的含而不露,有虚有实,典雅而有韵味。戏曲是园林赏景中重要的辅助和陪衬,园林又是戏曲艺术的表演舞台,二者相得益彰。明中叶以后,戏曲在江南一带很是盛行,这一时期“文人化”的造园活动也空前繁荣,园林为戏曲表演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明清两代,在园林中边赏景边顾曲是文人雅士很喜爱的娱乐活动,文人雅士还常常亲自参与戏曲创作与表演,那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月下笛声等都是园林美与戏曲美令人神往的结合。同样文人笔下的戏曲作品也往往受到表演场所园林的影响,在作品中蕴含了园林艺术。   李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成立了以乔王二姬为核心的家班,“笠翁手则握笔,口却登场,全以身代梨园,复以神魂四绕,考其关目,试其声音,好则直书,否则搁笔。”[1]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也曾经说:   予尝谓人曰:生平有两绝技,自不能用,而人亦不能用之,殊可惜也。人问绝技为何?予曰: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性嗜填词,每多撰著,海内共见之矣。设处得为之地,自选优伶,使歌自撰之词曲,口授而躬试之,无论新裁之曲,可使迥异时腔,即旧日传奇,一概删其腐习而益以新格,为往时作者别开生面,此一技也。一则创造园地,因地制宜,不拘成见, 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使经其地入其室,如读湖上笠翁之书,虽乏其高才,颇饶别致,岂非圣明之世,文物之邦,以点缀太平之具哉?[2]   一、园林楼阁的描写在李渔戏曲创作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园林和戏曲艺术结合得很是密切,这两种艺术又是李渔引以为傲的“两绝技”。他一生对戏曲和园林的热爱使这两种文化在他身上交融并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李笠翁十种曲》每部都含有对园林楼阁的描写,戏曲中的园林楼阁比小说、诗文都更具立体感,可变成布景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园林楼阁的描写在李渔戏曲创作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园林楼阁描写作为戏曲故事发生的空间场景。例如,在《怜香伴》中,李渔将全剧主要人物置于雨花庵的幽雅环境之中。雨花庵实际上是寺院园林,是崔笺云、曹语花邂逅的地方,也是崔笺云、曹语花和范介夫爱情萌发的地点,“宝庵花竹成林,栏杆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回廊蜿蜒,“幽斋深蔽,棕榈庭院薜萝墙”[3],寺院园林成为戏曲故事情节演绎的浪漫舞台。又如《意中缘》中李渔又将杭州西湖的名胜园林作为主人公爱情纠葛的背景;《慎鸾交》中将故事发生地安排在了江南文人园林汇聚之地苏州。更甚者在《蜃中楼》里,东华上仙为了成就柳毅、张羽与舜华、琼莲的姻缘,在海滨搭建了“精工奇巧蜃楼一座”“黄金栋,白玉梁,瓦琉璃,壁砖儿都是珊瑚镶嵌”“雕栏婉转,画槛玲珑,上下三层,高低百丈”[4]。此外,李渔还特别将此海市蜃楼设为舞台背景,文字得以物态化、直观化、布景化,使戏曲舞台陡然增添了神奇的楼阁形象之美。品读《李笠翁十种曲》就是一次游览寺院园林、名胜园林、江南文人园林甚至“蜃中”园林的过程,主人翁在园林中上演一幕幕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人生剧目。   二是园林楼阁的描写为剧情的发展铺设伏笔。江南文人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构造要考虑到听唱戏曲的功能需要,主要厅堂大多临水布置,或者在水际池畔再建水阁。因为在临水建筑中奏乐唱曲,其演出效果更好,如苏州怡园的藕香榭、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红楼梦》中一次过节安排演戏地点时贾母曾说:“李渔不仅深谙此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之上,借着水音更好听。”《比目鱼》中,再现了江南文人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构造,戏曲艺术之美与园林艺术之美嫁接融通恰到好处,更设为剧情发展的重要伏笔。平浪侯晏公的庙宇是一座“对着大溪”的寺院园林,内建戏台,“后半个戏台虽在岸上,前半个却在水里”[5],实乃刘藐姑假戏真做反抗封建礼教投水自尽的最佳场所。《巧团园》改编自小说《生我楼》,与小说一样那座尹小楼夫妇一住上去便生了儿子的“生我楼”,在第二出《梦讯》中姚继梦中对此楼及内部设置等的描写便为第三十二出《原梦》铺设了伏笔,更是全剧之所以能“巧”团圆的关键。《李笠翁十种曲》中许多园林楼阁的描写已经不再仅仅是戏曲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而是作为戏曲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戏曲故事的讲述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园林楼阁的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凰求凤》中,吕哉生是一位“三山二水中人”,住在六朝最胜之区南京白鹭洲边的一座园亭里面,园内布置的修垣、藩篱、柴关、鲜苔、瓜田、莲瓣、飞凫、蔷薇、阁楼等,烘托了才子吕哉生的雅兴,后被拐骗到另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