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的发展脉络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光谷的发展脉络简介

武汉光谷的发展脉络简介 第一章??? 地域的演变 ??? 光谷的地盘很大。在开发商的概念当中,街道口以东,东湖以南的武汉市东南部广大区域都可以称为光谷,这也是为什么江夏、纸坊、葛店的一些楼盘也堂而皇之的冠以“光谷”的名头。 ??? 我自己个人比较认同的光谷核心区域,是在珞瑜路街道口段(武大老牌坊)至关山口段(华工正门)之间,北以东湖为界,南以雄楚大街为界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集中了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最优势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了武汉市最优秀的科研院所,可以说称为“光谷”是实至名归的。 ??? 在这个区域,最开始做高科技的,其实是沿着珞瑜路从街道口十字路口,当时是洪山区委所在地(现在?群光广场),一直到卓刀泉的十字路口,90年代中期的时候,开着不少的“高科技”公司,不少是附近高校开的,著名的有测绘科技大厦,基本都是卖仪器的。起初有很多是附近高校和科研院所里面基于民用的一些技术开发,像小区的安防电子集成等等之类,都是这些小门店做出来的。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买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少,买硬件的越来越多了,卖电脑的越来越多,基本把“高科技”和卖电脑联系在一起了。 ??? 早期的卓刀泉向东方向,基本是人迹罕至的。用到人迹罕至,我说的情况是95年以前。那时只有15路、25路通向武汉的东方。晚上7点已过,卓刀泉以东便见不到什么灯光。体院对面的山上树木还很丰茂,人烟比现在少。山上空军司令部的围墙也很森严。到了鲁巷灯光才渐渐多了起来,因为鲁巷当时是公共汽车的一个停车场,算是当时的一个中心,光谷广场在当时就是一个小转盘,中间放了一个直径2m的警察指挥交通的台,中心还有一个孔,可以在雨雪天气很方便的连接雨伞。而现在开发区大厦、华乐山庄一带则都是山,山上布满了坟头,每次晚间坐车从此处过,都让人不寒而栗。鲁巷往关山口的路边,大多是菜地鱼塘。华工门口应该算是当年武汉人在这个城市中能到的最东的地方,如果?是小孩能到华工读书,恐怕很多武汉人是不会到这个地方来的。光谷那时有季节性的人流,一年大致有两季,9月底的开学和4月初的清明。 ? 核心区就这个样子,那边缘区就别说了。汤逊湖、藏龙岛那时真的是湖和岛,大得无边无际。去一趟那边相比现在也不大容易,因为过去的路只有土石子路,汽车开在上面很颠簸,不过运气好的话,有驴马拉的车或者摩托,我就坐过那边的马车。 ??? 所以总的来说,光谷地盘的前世也就相当于现在黄陂或者蔡甸的某个镇。 第二章??? 人口和购买力 ??? 珞瑜路自西向东的几个地名,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特别是至卓刀泉开始:卓刀泉、马家庄、吴家湾、鲁巷、下钱村、熊家咀、关山口。比较特别的就是中间几个地方,后来经过核实,确实也是以姓氏聚居的地方,所以光谷的原住民,实际是以马、吴、鲁、钱、熊等这些当地大姓氏为主的。如果你是武大华工的学生或者外地来光谷工作的毕业生,在早期租住房屋的时候,房东的姓氏应该以上面的居多。这些就是光谷最初的原住民。他们的说出来的话不同于一般的武汉话,而是腔调上说不出一种的。 ??? 再就都是外来人员了。而外来人员的层次也比较丰富。举一个例子,722所和717所,这两个研究所都是从事船舶方面的科研,应该说是同一类型的,但是它们来光谷的时间不一样,722所基本是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在武汉发展,717所则是90年代中期才从湖北宜都搬迁到武汉,从人员语言风格看,722所武汉本地的趋势更浓厚,而717所到现在为止还有宜昌方言流行。同样类型的单位就有这样的差异,而不同单位的差异也就更大了。但主要来说,可以以2000年为分界,基本就是以光谷这个概念诞生为分界。 ????? 2000以前来的,如邮科院、709、717、722、国电测、武大、华工、地大、空司、汽标、汽发等等这些基本和当地融合了,虽然和原住民有一些区别,但是还是可以归为老光谷人。2000以后来的,像中冶南方、富士康、华师一、各高校分校、其他一些入驻企业,伴随一些蚁族等,这些可以归为新光谷人。 ??? 居民购买力在90年代以前,基本都一样。 ????? 90年代到2000年,在这一区域科研院所开始成为经济实力强的一支,其中代表为邮科院。 ????? 2000年以后,原住民因为拆迁或出租房屋,成功实现资产重组,经济实力一枝?秀,其中的代表为新竹路一带的原住民,本来是因为拆迁搬到新竹路的,现在因为发展,可能会再次拆迁。整体上说,每一次拆迁对他们都是经济实力提升的一次机会。 ????? 2000年以后搬迁入光谷的新单位新企业也为这一区域贡献了不容忽视的购买力,代表为中冶南方。 ???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学生流也成为潜在的购买力。 ??? 关于收入和购买力方面,以前我写过一篇帖子,比较详细的谈论我所了解的武汉市一部分人的收入情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第三章??? 日新月异的交通 ???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