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飘萍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邵飘萍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今年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九十周年,特发表此文,以为纪念。   ――编者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并用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最后因言论“获罪”牺牲在北洋军阀的屠刀之下,为新闻事业贡献了宝贵生命。在舆论界他享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盛誉;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然而,有些研究者却忽略了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倡议并参与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办和研究活动,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拓荒者之一;而有些研究者则对此大书特书,抬高了他在研究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纪念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很有必要认真细致地厘清邵飘萍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关系。      邵飘萍的北大缘      邵飘萍,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金华。青少年时期就已早慧闻名于乡里,12岁考中秀才。1902年入浙江高等学校,1905年毕业后到金华中学任教。同时,他被聘为《申报》通讯员,为《申报》写金华通讯,开始和新闻事业有了不解之缘。1912年,他重返杭州与杭辛斋合作办报,任《汉民日报》主编,开始了自己的办报生涯。因反对袁世凯,3次被捕入狱。1915年底回国,应邀为上海各大报纸撰写评论。1916年春,邵飘萍被《申报》聘为驻北京特派员,为《申报》撰写“北京特别通讯”。邵飘萍于是前往北京,从此置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之中。   当时的北京大学是全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蔡元培被聘为北京大学校长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北大由此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因此,北京大学自然成为邵飘萍关注和报道的对象,这样他就与北大产生了不可割舍的情缘。   邵飘萍与北大的情缘首先来自他与蔡元培的私人情谊。1916年冬,英法两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本国劳力严重不足,向中国招募华工,充当劳力。邵飘萍与蔡元培就因讨论这一“华工问题”而相识,晤谈欢愉,并“极钦服其为人”。另外,与李大钊的交谊增进了他与北大的感情。邵飘萍侨居日本期间,结识了章士钊。1917年1月,章士钊回国后创办了《甲寅》日刊,邵飘萍经常撰稿发表。由于两人情投意合,章士钊对他非常赏识器重,后因有事回湖南半年,其间他委托邵飘萍代管《甲寅》日刊。此期间,李大钊出任《甲寅》日刊编辑,并利用邵氏托管之际,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旧思想、宣传新文化的文章,从而开始建立起两人间的友谊。正由于他与蔡元培、李大钊的友谊,邵飘萍与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逐渐融入北大这个群星璀璨的新文化群体,热情支持国民杂志社、新潮社、新闻学研究会等北大社团组织,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倡议、促成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关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笔者并不赞同罗章龙的说法:1918年春,罗章龙、谭鸣谦等向徐宝璜和向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议设立新闻研究社团;于是邵飘萍立即写信给蔡元培,倡议设立新闻学研究会。①因为,1918年春,邵飘萍并没有创办《京报》。其创办时间为1918年10月5日。这就不存在社长约稿一说了。另外,1918年9月,罗章龙才从湖南长沙来到北京,考入北大德文预科班,他在此前根本不认识邵飘萍。笔者否认罗章龙的说法,并不是要否认当时邵飘萍在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倡议、促成之功不可没。   1918年11月3日,该会新聘导师邵飘萍先生在给会员们的第一次演讲开场白中,主动谈及这一点。“本年之冬,窃以我国新闻事业之不振,良由新闻界人才缺乏之故,不揣冒昧,特致书蔡校长,陈本校应设新闻研究一门,造就人才,为将来之新闻界谋发展。蔡校长答书,多承奖饰。本校新闻研究之课程,自是自有添设之望,不禁狂喜。”②从邵飘萍的言语中,他对该会的成立有倡议之功。而且他后来经常为此而津津乐道。1919年4月,他为徐宝璜的《新闻学》撰序时写道:“去年之春,蔡校长有增设新闻演讲会之计划,余乃致书以促其成。比得蔡先生覆书,极承奖假。斯会遂于暑假以后成立,请教授徐伯轩先生主任其事。”③1924年3月,他在撰写的文章《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再次写道:“至民国九年,蔡孑民先生方长北京大学,愚与徐伯轩君(编有新闻学一册)合商之于蔡校长,于是北京大学始创设新闻学会。”这些记载充分说明邵飘萍在该会的成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份功劳也得到了同为当事人徐宝璜的认可,“吾国新闻教育滥觞于民国七年北大所设立之新闻学研究会。飘萍先生于此会之设亦与有力。因蔡孑民校长与余初虽亦拟议及此,但无具体计划;及飘萍先生来函催促,始聘余为斯会主任,并请飘萍先生及余分任讲演”④。      出任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