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抚平原小龙虾和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docVIP

赣抚平原小龙虾和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抚平原小龙虾和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赣抚平原小龙虾和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摘要 本文根据小龙虾与一季稻种养模式调研、试验、示范结果,组装现有技术,制定了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旨在为赣抚平原稻作区乃至我国相近生态型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稻田;小龙虾;一季稻;种养模式;技术规程;赣抚平原   中图分类号 S966.12;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22-03   小龙虾与一季稻种养模式是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6―7月种植一季水稻,留有的一部分小龙虾在养殖沟中继续养殖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温、水、水草及废弃稻秆资源,发挥水稻和小龙虾的生态互补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质、稳粮、增效、粮虾双赢、生态环保的目的,是一种适合赣抚平原滨湖地区低洼稻田一季稻生产区或冷浸田区域推广应用的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该模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稻虾种养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为指导稻虾种养模式的应用,湖北省潜江市水产局跟踪示范推广结果,制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HYGC 02/156―2013),由中国渔业协会发布,国内相关研究部门围绕稻田养虾关键技术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1-5]。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借助江西省协同创新项目“江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分课题“赣抚平原高效种植(种养)模式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于2015―2017年在新建县国营恒湖垦殖场开展试验示范。2017年,25.21 hm2核心示范区以小龙虾1 354.5 kg/hm2、黄华占优质稻谷8 874 kg/hm2通过专家测产,以均价小龙虾25元/kg、优质稻3.3元/kg计算,产值较当地一季稻生产增加29 470.5元/hm2,收入增加1.5万元/hm2以上。通过本课题实施,新建县国营恒湖垦殖场稻虾种养模式由2015年不足20 hm2发展到2016年266.7 hm2,2017年发展到近666.7 hm2。课题的成功实施,带动了周边滨湖地区应用该模式进行生产。   本文根据调研、试验、示范结果,组装现有技术,制定了赣抚平原小龙虾与一季稻种养模式生产技术规程,为赣抚平原稻作区乃至我国相近生态型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1 稻田选择   发展小龙虾与一季稻种养模式的稻田应选择远离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不受洪水淹没、连片集中的低洼稻田或冷浸田。   2 稻田修整   2.1 修整面积   为了便于作业与管理,稻田修整面积一般以26.7~33.3 hm2为1个单元为宜,修整的稻田呈长方形。多个单元组成一个片区。   2.2 挖沟   一季稻或二晚收获后,沿稻田田埂外缘3~4 m处向稻田开挖环形沟,沟宽4~6 m、深1.0~1.2 m。稻田面积达到26.7 hm2以上的,在田中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0.8 m左右、深0.6 m左右。整个沟渠占稻田面积10%~15%。   2.3 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坡比1.0∶2.0~2.5,保证田埂高于田面0.8~1.0 m、顶部宽2~3 m(图1)。为便于水稻田浅灌、晒田、施肥、施药、捕捞、机械化作业,稻田四周筑1个0.5 m宽小田埂,环沟不封闭,在稻田靠机耕道一端留出田块2~3 m不挖通。   2.4 防逃及进排水设施   稻田进、排水口和每单元周边田埂上应设防逃网[6]。进水口安装20目的长型网袋,排水口安装20目的网片;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田埂上的防逃设施用硬质钙塑板或硬质塑料薄膜作围栏材料,围栏材料埋入土中10~15 cm,高出地面40~50 cm,田块拐角处设置成圆弧形,既避免逃虾,又防止天敌进入。   3 消毒与培肥   3.1 消毒   对养殖1年以上的稻田,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于投放虾苗前15 d左右?M行。①干法消毒:用生石灰1 125 kg/hm2全田撒施,经3~5 d晒沟后,灌入新水;②带水消毒:以1 m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 875~2 250 kg/hm2在水中溶解后,全田均匀泼洒;③漂白粉消毒:用漂白粉105 kg/hm2溶化后,全田泼洒。   3.2 培肥   入养前7~10 d,注入过滤新水,进行培肥。培肥应坚持施用腐熟有机肥、控制无机肥、不施生肥原则。一般施腐熟禽畜粪肥4 500~7 500 kg/hm2。入养后随着水位的升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