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docVIP

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

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   【摘 要】精准扶贫是新阶段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本研究在对我国精准扶贫历史演进和理论依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主体结构和行为动机、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提出“政府?D市场?D社会?D社区?D农户”五位一体的贫困治理模式;构建精准扶贫作用机制,探讨了如何从精准识别、帮扶、管理、考核以及利益联结、社会动员等方面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体;行为动机;角色定位;五位一体;作用机制   【作 者】庄天慧,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611130;陈光燕,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611130;蓝红星,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都江堰,611830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6-138-009   Abstract: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China in the new phase.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motive and role of the subject i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ts forward a new mod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hich combines the five parties, the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 community and the farme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pproaches the action mechanism i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from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support, management, evaluation, coupling of interest and social mobilization.   Key Words: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ubject; the behavior motive; role definition; integration of five parts; action mechanism   一、引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贫困地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是提高扶贫成效,进而消除贫困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精准扶贫与区域扶贫攻坚作为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两大重要战略举措。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精准扶贫”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又是走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战略选择,深刻揭示了贫困治理的发展规律和客观要求。   什么是精准扶贫?目前理论界并没有统一解释,有学者从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精准监管来阐释[1];有学者从改进考核机制、扶贫资源传递角度来描述[2];有的学者从提高扶贫精准度进行分析[3],不同的视角深化了人们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本研究认为,精准扶贫是变“粗放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定点、定时、定量消除贫困为目标,以政府、市场、社会、社区、扶贫对象协同参与为基础,以资源统筹、供需匹配为保障,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贫困治理模式。精准扶贫是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式的改革创新,对实现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   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贫困消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减贫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贫困治理策略,不断向精准扶贫迈进,扶贫精准度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